宏观经济年中分析:工业增长趋缓 库存变化明显
更新日期:2004-7-15 编辑:氯碱网 |
在线收藏 |
|
今年以来,我国工业增长速度再创新高,重工业对工业增长的引擎作用继续凸现。工业企业效益总体上继续高涨,利润创近年来最好水平。宏观调控对工业的影响也已显现,部分工业行业的投资、生产正向合理水平变动。
在工业快速增长的同时,工业领域的一些问题也凸现出来,煤、电、油价格上涨、供应紧张,重点工业品库存变化明显,煤炭库存下降至20年来的最低点,钢铁、汽车、玻璃、电解铝等行业库存明显上升。
初步预计今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将增长16.5%左右,工业品出厂价格先扬后抑,全年上涨4%左右。因此,有必要加强煤、电、油安全运行管理,优化工业结构,转变工业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工业健康发展。
一、工业运行总体处于良好状态
今年上半年,我国工业运行总体上处于近年来较好的状态。
1、工业增长速度创近年来新高
今年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20036.90亿元,同比增长18.1%,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去年同期。其中,1-5月各月,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7.2%(扣除春节因素增长19.1%)、23.2%、19.4%、19.1%、17.5%,各月同比增长速度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工业生产呈现出如下特点。
第一,重工业对工业增长的引擎作用继续凸现。1-5月份累计,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3437.87亿元,同比增长20.2%,轻工业完成增加值6599.02亿元,同比增长15.6%,重工业增长速度高于轻工业增长速度4.6个百分点,我国工业的重工业化趋势十分明显。
第二,在各行业当中,电子通信、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黑色冶金、电气机械、化工、电力和通用设备制造等七大行业对工业增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5月当月这七大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都在5%以上。其中,电子通讯行业的贡献率最高,达到14.5%,拉动工业增长2.5个百分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对工业的贡献率为8.6%,拉动工业增长1.5个百分点;黑色冶金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6.9%,拉动工业增长1.2个百分点;电力、电气机械、化工和通用设备制造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在5%至6.4%之间,分别拉动工业增长0.9至1.1个百分点。
第三,各类工业企业增长速度不一。1-5月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769.76亿元,同比增长14.7%;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778.93亿元,同比增长18.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622.06亿元,同比增长22.0%;集体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048.35亿元,同比增长11.4%;股份合作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71.17亿元,同比增长12.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增长速度最快。
2、工业经济效益总体水平创12年来同期最好水平
今年以来,工业企业效益总体上继续高涨,利润创近年来最好水平。
第一,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攀升。1-4月份,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58.34,比上年同期提高16.83个百分点,创近12年来同期最好水平。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与上年同期相比,总资产贡献率为11.72%,提高1.39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15.75%,提高4.27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6.83%,提高0.57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为2.03次,提高0.18次。
第二,工业企业利润创近年来最好水平。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3342.1亿元,同比增长45.7%。各种类型企业利润增长率先后排名为:私营企业增长61.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43.6%;股份制企业增长41.4%;集体企业增长37.6%;股份合作制企业增长36.6%。
在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8个行业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实现利润增幅最高的五个行业是: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6.98倍;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2倍;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长2.06倍;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33倍;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29倍。
第三,产品销售收入增长较快。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32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1276.4亿元,增长26.5%。
但是也存在着亏损企业亏损额有所上升、企业产成品资金和应收账款增长较快等问题,值得关注(见表1)。
3、工业投资增长速度创近年来的最高速度
今年1-5月份,全国城镇5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65亿元,增长47.8%,增速创近年来的新高,但是月累计增幅出现下降趋势,1-5月增幅比前4月回落9.8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1-5月纺织及服装业投资265亿元,增长41.1%,增幅比前4月回落20.4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业投资448亿元,增长66%,回落7.5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投资329亿元,增长67.8%,回落26.9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开采和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653亿元,增长73.2%,回落19.6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开采和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194亿元,增长60.8%,回落22.3个百分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282亿元,增长57.6%,回落10.6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投资126亿元,增长84.9%,回落26.2个百分点;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433亿元,增长47.3%,回落0.5个百分点;石油加工、炼焦业投资165亿元,增长121.1%,增幅上升1.6个百分点。
其中电力投资方面,2004年1-4月份,电力投资项目计划总投资14665.58亿元,增长53.2%,比去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根据城镇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统计,1-4月电力投资888.59亿元,同比增长49.4%,增速比上年提高17.8个百分点,比上年末提高30.7个百分点。1-4月份,电力投资表现出投资总规模大幅度增长,大项目明显增加;西部地区电力投资增长最快;资金状况良好,贷款增长较快;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等特点。
1-4月份城镇50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中,制造业投资增长70.7%,钢铁工业投资增长99.1%,水泥工业投资增长79.0%,铝采选及冶炼投资增长86.6%。高耗能工业投资增速过快是煤电供应紧张的主要原因。
总之,投资对工业的高速增长起到了有效的拉动作用。
4、工业品出口快速增长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好转,主要国家经济发展加快,工业品出口面临有利的国际环境。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699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5%。据测算,一季度出口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约为18.1%,拉动工业增长3.2个百分点。4月份,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828亿元,比去年同月增长32.7%,增速比去年同月高3.9个百分点。5月份,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882亿元,比去年同月增长34.1%,增速比去年同月高8.1个百分点。今年1-5月份,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增长速度出现逐月增长态势,外需对工业的需求拉动作用不容忽视。
5、宏观调控对工业正在产生积极影响
去年下半年以来,面对投资增速过快、物价上涨、高耗能产业过度发展导致煤电油供应紧张等宏观经济形势,中央政府先后采取了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等宏观调控措施,对于防止宏观经济失控起到了有效的遏制作用。目前,宏观调控已初见成效,宏观调控对工业的影响也已显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月同比增长速度已出现下降趋势,部分工业行业的投资、生产正向合理水平变动。
面对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过热情况,发改委、人民银行等宏观调控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采取了诸如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盲目投资、提高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加强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协调配合、推出部分行业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等,对这些行业的盲目重复建设将起到有效抑制作用。
今年1-5月份,粗钢生产10390.66万吨,同比增长22.7%;钢材生产11345.32万吨,同比增长24.3%;氧化铝生产284.80万吨,同比增长17.0%;水泥产量34285.64万吨,同比增长20.1%。增长速度仍然高于去年全年的增长水平,但是从月同比增长速度看,4、5月份这四种产品的增长速度已明显低于2、3月份的增长速度,过度增长势头正在趋于好转。
二、工业发展存在三大问题
在工业快速增长的同时,工业领域的一些问题也凸现出来,主要表现在煤电油供应紧张、价格上涨、重点工业品库存变化明显等方面。
1、工业增长遭遇能源供应瓶颈约束
2004年1-5月份,我国规模以上企业能源生产总量达59631.44万吨,同比增长13.1%,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发电量8175.68亿度,同比增长16.1%,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增长速度创近年来的新高。
但是煤电油供应紧张日趋严重,工业增长遭遇能源瓶颈约束。首先,电力供应紧张状况有加剧趋势。我国在2002年开始出现明显的缺电现象,当年缺电省份有11个,到2003年缺电省份上升到21个,今年上半年缺电省份进一步上升到24个,缺电省区明显增加;与此同时,电力供应缺口也由2003年的1000万千瓦上升到2000万千瓦左右,今年夏季电力供应缺口有可能进一步上升到3000万千瓦左右,电力供应不足的局面比较严重。其次,煤炭特别是电煤供应紧张。今年1-5月份,我国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为60020.22万吨,同比增长16.1%,但是强劲的需求导致价格上涨,库存明显下降。第三,石油进口继续扩大。今年1-5月份我国天然原油产量为7147.83万吨,同比增长1.8%,产量处于稳定增长水平。但是石油需求增长迅速,对进口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加大。今年1-4月份,我国进口原油4014万吨,同比增加1004万吨,增长33.3%;进口成品油1268万吨,同比增加500万吨,增长65.1%。
导致能源供应紧张的首要原因是高耗能工业过度发展。今年以来,钢铁、水泥、建材、电解铝等高耗能行业的用电量增长率都在20%以上,大大高于发电量增长速度。同时,能源供给过程中的瓶颈约束导致了能源供应紧张。例如电网建设滞后导致跨网输送电受到限制;价格体系不合理,煤电生产企业利益不均衡导致电煤供应紧张;运能不足导致煤炭等运输紧张。因此,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治理。
2、工业品价格上涨明显
2002年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2.2%,2003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走势表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态势,全年上涨2.3%。今年1-5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累计上涨4.3%,截至4月份在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2个工业行业产品出厂价格呈现上涨状态,工业品价格上涨成为工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
今年以来,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已由1月份的103.47上升到5月份的105.7,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指数由104.62上升到107.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指数由100.26上升到101.7,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明显快于生活资料价格的上涨。今年1-5月份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累计上涨3.1个百分点,生活资料出厂价格累计上涨1.2个百分点,可见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主要由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上涨引起(见表2)。
导致我国工业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需求拉动因素导致工业品价格上涨。受去年以来投资需求的高速增长拉动,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等价格上涨,住房、汽车等消费需求对类似行业也产生影响。以原煤为例,2001年原煤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6.9%,2002年涨幅高达13.2%,2003年上涨3.9%。今年以来受煤炭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和运力不足的影响,煤炭产品价格继续上涨,5月份煤炭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5.4%。其次是成本因素推动价格上涨。2003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8%,今年1-5月份累计上涨9.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明显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工业企业"高进低出"状况比较明显,在工业企业内部积聚了成本压力,导致工业产成品价格上涨。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工业品出厂价格总体上涨的同时,有一些重点行业受宏观调控的影响价格已经出现下降。例如钢材价格已经出现明显回落;汽车受市场竞争加剧、库存上升的影响价格出现下降趋势;政府下调部分药品价格等。总体上看,受工业品总的供求格局影响,以及宏观调控措施的不断加强,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的动力在减弱,不会出现持续上涨乃至失控的局面。而且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快,生活资料上涨慢的格局,对投资需求也有一种抑制作用,而对消费需求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小,某种程度上还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
3、重点工业品库存变化明显
与宏观调控、能源供应紧张、工业品价格上涨等相关联的是重点工业品库存变化问题。到今年四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产成品资金90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9%,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9个百分点,比3月末上升1.1个百分点,工业库存明显上升。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34%,规模以上工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45.7%,明显快于产成品资金占用的增长速度。这说明库存的增长有一定合理性因素,但是我们也发现,重点工业品如煤炭、钢材、汽车等库存变化明显。
首先,煤炭市场供不应求,煤炭库存下降至20年来的最低点。今年以来煤炭库存逐月下降,2月底全国煤炭社会库存为10353.21万吨,同比减少1038.34万吨,下降9.12%;比年初减少583.87万吨,下降5.34%。到4月末已经跌破1亿吨的警戒线,下降到9800万吨,是近20年来的最低值。特别严重的是电力企业煤炭库存已经下降到影响安全生产的水平,例如5月7日,国电直供系统的煤炭库存仅771万吨,仅相当于平均7.41天的耗用总量。煤炭社会库存水平过度下降给煤炭市场运行带来很大的潜在危害。
其次,钢铁库存明显上升。钢铁行业的高速增长引发了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钢铁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十分严重,据估计钢铁行业的产能已经超前5年。3月份以来,钢铁价格下降,钢铁库存也大幅上升。据钢铁工业协会对66家大中型钢铁企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3月末,钢铁产品的库存比年初增长42.68%,库存最多的是螺纹钢、线材两个品种。进入二季度以来,钢铁行业的库存进一步上升。
最后,汽车行业库存上升明显。根据对13家汽车行业国有重点企业统计表明,截至4月底汽车库存价值达人民币142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28%。经销商承担的社会库存量尽管很难统计,但是估计数量也会不小。汽车产能过剩是库存上升的主要原因,这会影响到汽车制造商的生存与发展。
其它如玻璃、电解铝等行业库存也在明显上升。目前在39个工业行业中,有十多个行业库存增幅超过15%,工业库存的变化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视点] 调整增长方式 把握有利时机
受宏观调控的影响,下半年工业增长速度有进一步回落的可能。
增长趋势
1、工业生产和效益增长势头将趋缓。这主要是因为需求对工业的拉动作用会下降。具体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有进一步回落的可能,投资需求对工业的拉动作用会弱于去年全年的水平。居民消费增长速度稍高于去年的水平,对工业的拉动作用将与去年相当。全年出口增长速度会有所减低,出口对工业的拉动作用也会弱于去年水平。但是考虑到工业生产巨大的惯性,以及前期高投资所形成的工业产能增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仍将会处于一个相对高位。我们预测,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将增长16.5%左右,略微低于去年17%的水平。
从效益的角度来看,尽管今年前五个月工业效益创近年来的最好水平,但是受宏观调控的影响,以及工业价格、库存、应收账款的可能变化,我们认为今年下半年工业企业利润、销售收入等的增长速度会低于前5个月的水平。
2、预计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左右。尽管去年以来工业品出厂价格在石油、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等主要生产资料产品价格上涨的带动下出现上涨趋势,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这种趋势正在减弱。从工业品出厂价格看,5月份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环比上涨0.2%,比4月份涨幅回落了0.8个百分点;生活资料出厂价格5月与4月持平,比4月份涨幅回落了0.3个百分点。一些重点工业品价格也呈现出同样的变动趋势,如普通大型钢材5月份环比价格下降0.3%,普通中型钢材下降6.8%,普通小型钢材下降2.5%,线材下降9.7%。同时,炼钢用铁矿石5月环比价格下降7.6%,铁精矿粉下降6.4%。其它如有色金属、汽车、电子产品等也出现了月环比价格逐渐下降的趋势。
从价格变动的因素看,今年下半年拉动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的因素将进一步减弱。首先,受宏观调控影响,投资需求对工业品价格上涨的拉动因素将进一步弱化。我们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还有进一步回落的可能,那么投资对工业价格的拉动因素将进一步减弱。消费需求处于平稳增长态势,生活资料价格会趋于平稳。其次,从国际因素看,随着OPEC增加石油产量,美元汇率的趋稳,石油价格已经出现高位回落趋势。重要的矿产品价格也出现下降趋势。预计下半年国际市场价格因素对工业品价格上涨的影响会削弱。因此,我们预测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将呈现先扬后抑走势,全年将上涨4%左右。
应对措施
1、加强煤电油安全运行管理。去年以来,煤电油供应紧张,导致煤电油生产企业超负荷运行,安全情况不容乐观。今年三、四季度这种情况仍然不会迅速改观,因此,有必要加强煤电油等相关行业的安全管理与检查,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为工业生产提供保障。同时,要加快制约煤电油发展的瓶颈因素的疏通工作,例如加快电网规划与建设,增强电网的安全性,提高跨网输电能力;研究电煤供求双方利益平衡机制,消除电煤供应紧张的人为因素等。
2、优化工业结构。尽管我国工业增长速度较快,但是工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不容忽视。在煤炭、钢铁、汽车等行业产业集中度较低,企业规模总体上偏小,缺乏规模经济,产业组织结构表现出散乱差的状况,行业内部存在低水平恶性竞争,导致产业利润率降低,企业积累能力削弱,技术进步受到抑制。而电力、石油化工、烟草等行业在定价、产量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行政性垄断,存在竞争不足、产业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有必要着眼于长远,针对具体的行业特点,加快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工业的竞争力,增强工业的可持续增长能力。
3、转变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随着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展开,我国工业发展的粗放化、高耗能化的趋势十分明显,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仍十分严重。这两年来能源弹性系数明显上升,煤电油供应紧张,导致国民经济失衡。这种现状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努力方向背道而驰。转变工业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转变工业增长方式要采取正确的政策,我们的政策必须建立在有效的利益引导机制基础上,以抑制工业企业粗放化、高耗能化的扩张冲动,为此我们可以从税收、信贷、差别用能定价、鼓励技术进步等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