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硕迎来“新希望” 09年将达成60万吨PVC产能
日期:2008-5-27 编辑:氯碱网 |
在线收藏 |
|
停牌5个月后,*ST宝硕近日发布了重组方案,重组方新希望化工投资有限公司将旗下的化工资产注入*ST宝硕。新希望化工表示,拟将优质氯碱化工资产注入宝硕股份,并对宝硕股份现有氯碱业务屑际醺脑欤?009年使宝硕股份的PVC生产能力达到60万吨左右。同时将出售和清理*ST宝硕所处行业发展前景一般、竞争能力不突出的业务。
*ST宝硕发布的公告中称,新希望化工拟在一至两年时间内,对*ST宝硕的现有工程项目进行技术改造,将*ST宝硕的烧碱和PVC的产能分别扩大至16万吨/年和20万吨/年。
根据《重整计划》相关安排,氯碱产业的主要技改项目包括:1 一次盐水改造为膜过滤或陶瓷过滤,提高过滤质量和效益,减少占地面积,提高盐水收率,减少资源浪费; 2 增加离子膜电解槽,扩大烧碱产能,提高烧碱生产工序的劳动生产率; 3改造氯化氢合成炉,使用大型石墨合成炉,提高氯化氢质量和生产效率。 4 将湿法乙炔改为行业内推广的干法乙炔,减少电石消耗,减少废水排放量; 5使用高效转化器; 6增加废酸解析装置,回收VCM废酸,提高氯化氢的回收率,提高经济效益; 7 开展多品种产品生产,改变现在单一生产5型树脂的现状,增加生产高型号产品,减少生产低型号产品,为公司内部PVC加工企业合理配套。同时,对于塑料加工产业,也将做适当调整,注入所需要的流动资金,在达标达产的基础上,扩大规模,提高资产利用率。1 管材:通过填平补齐,将生产规模扩大到合理的经济规模,利用宝硕股份品牌的现有优势,扩大在国家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市场占有率,加强在国外工程项目方面的市场开拓;2 型材: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和调整产品结构,努力开拓中心城市高端市场和新农村房屋改造市场,以占领高端市场和提高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为目标市场; 3 塑料薄膜:通过填平补齐,适当调整生产规模,努力开拓新的市场,开拓新的用途,同时,以开发功能膜的市场为重点,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ST宝硕限售流通股股东共计让渡股票1264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0.66%。双方同意让渡股份中的731万股股票,将由公司破产管理人进行变现,用以清偿公司的债务,其余股票11914万股由新希望化工及其一致行动人四川新兴化工有限公司有条件受让,其中新希望化工受让8914万股,新兴化工受让3000万股。
同时希望化工承诺,自股份过户至新希望化工和新兴化工名下之日起,新希望化工为*ST宝硕依《重整计划》偿还债务承担连带保证责任,提供担保函,以保障宝硕股份能按期清偿债务;新希望化工将通过宝硕股份非公开发行股票购买资产的方式或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方式将成都华融化工有限公司和甘肃新川化工有限公司等优质资产注入宝硕股份,以保障宝硕股份具有持续经营能力;协议生效后,新希望化工将通过各种方式为宝硕股份提供资金支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提升宝硕股份的技术水平,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盈利能力。对于上述重组协议,新希望化工和新兴化工必须要取得中国证监会豁免其要约收购的批准。
此次重组前,新希望化工为*ST宝硕第二大股东,持股4513万股,占宝硕股份总股本的10.94%。宝硕股份因债务危机,于2007年1月25日被保定中院裁定进入破产程序。2008年1月3日,经宝硕股份申请,保定中院裁定其进入破产重整程序。2008年2月5日,《重整计划草案》获法院批准。目前,破产重整程序已经终止,重整计划处于执行阶段,执行期间为三年。
新希望化工表示,此次重组战略意义在于以宝硕股份为平台,结合相关资产的区位、资源、物流、市场等特点,抓住有利时机整合和发展所属相关氯碱化工资产,优化氯碱产业的战略布局,做大做强上市公司,切实保护债权人和中小股东等利益相关方的权益,促进所属氯碱化工相关产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链接】
河北宝硕股份有限公司系1998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股份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冀股办[1998]第24号文批准,由河北保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硕集团”)独家发起并以募集设立方式设立。1998年7月21日,经河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注册成立,1998年9月18日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2007年2月16 日,因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两年亏损,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宝硕股份股票交易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
宝硕股份主营业务是生产、加工及销售塑料和化工产品,经营范围为:塑料制品、塑料管材、异型材、塑钢门窗及零部件、棚膜、地膜、土工膜、复合包装材料、合成材料、热收缩包装材料、烧碱、盐酸、聚氯乙烯树脂、液氯、漂液、次氯酸钠、木糖、木糖醇、糠醇的生产、销售;塑料半成品、化工原料(不含易燃、易爆、毒害品)、化工产品(不含化学危险品)的批发、零售;经营本公司 自产产品和技术的出口业务和本公司所需的原辅材料、机械设备、零配件及技术的进口业务(国家限定经营和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