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 糊树脂 电石 | 烧碱 液氯 盐酸 原盐 | 甲烷氯化物 环氧氯丙烷 环氧丙烷 氯化石蜡 氯乙酸 ADC发泡剂 | 国际资讯
>> 您现在的位置:氯碱网 >> 新闻头条 >> 详情

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化工实体领域 产业链需求萎缩

日期:2008-10-27 编辑:氯碱网   在线收藏

    如果没有这场全球性的金融灾难,恐怕谁也不能理解近一个月来化工市场诸多产品价格发生的戏剧性骤变。 
    8月下旬至10月初,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国内浓硝酸市场主流价格由4100~4200元/吨的历史高点,陡然降落至1700~1800元/吨,每吨回落了2400元,月落幅度高达42.86%,令人瞠目。这还不是最绝的,最绝的当属硫酸,短短的1~2个月里,国内硫酸的价格由8月份的2400元/吨直线下降至10月初的400元/吨,2400元货值的产品每吨就落掉了2000元,月落幅度竟达166.7%,跌幅之大不仅是惊心动魄,还简直让人匪夷所思。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在全球的急速蔓延,世界性经济危机也迅速向我国化工领域传导,以硝酸、硫酸等“三酸两碱”化工基础原料为代表的产品市场行情急剧下滑,价格一落千丈。短短1~2个月,遍数国内化工所有产品,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从历史价格的高位进行跳水,于此同时,上述化工化肥所有的产品行业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产品涨库、销售困难,被迫减产或停产的现象。 
    似乎一夜之间,每一个行业的下游几乎都没有了需求,化工产业链上因需求锐减而倒塌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像一场急性瘟疫,迅速向上游传导,一块压倒另一块:MDI需求减少导致苯胺需求减少,苯胺需求减少导致硝酸需求减少,硝酸需求减少导致液氨需求减少,液氨需求减少最终导致原料煤炭需求减少;另一链条:全球性粮价和原油价格大跌,导致国际国内市场化肥需求下降,化肥需求下降导致化肥企业减产,化肥企业减产导致合成氨生产负荷降低,合成氨负荷降低最终也导致原料煤炭需求降低。 
    这一根根由化工和化肥终端产品需求倒推回来的产业链萎缩,最终都归缩反应到化工基础原料――煤炭需求的锐减上。 
    从央视新闻台的“东方时空”栏目里,全国亿万观众都目睹了秦皇岛码头煤山堆积、难以清港的一幕。在这能源日益短缺、不可再生能源日益增值的今天,煤炭还能有卖不出去的一天?如果不是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导致的世界经济危机,中国化工企业可能连做梦都不可能梦到的。煤炭滞销传递给我们的,除了钢铁、电力、水泥用煤的需求不足信息外,最显而易见的就是整个化工和化肥产业的供需萧条和生产萎缩。 
    从记者掌握到的情况看,目前化工、化肥行业因下游需求减少、销售困难导致的减产缩产,开工率高的只有80%,低的不到30%,即便如此,不论产业链上的哪一个制造环节,固体产品还是液体产品,几乎家家的产品仓库都是积聚为患,大面积的减产并未使堆积爆满的产品库存得到根本消化。而在需求没有丝毫弹性的市场上,竞相降价换来的,除了越来越小的市场份额和越来越低的利润外,还有越来越高的产品库存。 
    正是由于国内各化工企业产品销售普遍艰难,大量产品涨库,无法变现,导致流动资金严重匮乏甚至断流,更加剧了化工企业的经营困境,停产、减产面积不断扩大。据2008年10月9日《上海证券报》报道,我国最大的印染企业――浙江江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因拖欠300多位供货商,欠款额度高达2亿多元,目前已面临破产清算的边缘。此外还有很多化工企业的流动资金链出现绷断。 
    安徽东至华泰化工有限公司是目前我国国内第二大浓硝酸产品的生产企业,该厂的副总经理陈玉喜向记者介绍说:他董事长9月中旬以来的大半个月的时间一直都在外面跑,除了跑市场,也跑采购供应和企业技术改造方面的其它一些事情,走了不下于几十家单位,总的感觉是三个字:“很不好”,所到之处几乎都是停产、减产、产品涨库、销售困难的消息,没有哪一家是正常的。 
    而且这种现象不仅仅局限在我们硝酸产品的下游行业,甚至包括我们的上游原料供应企业和我们的技改关联企业。陈总为此忧郁地说,这么大面积的产业萧条,企业怎么办啊?目前硝酸市场的主流价格已经进入成本线以下了,这样下去要不了一个礼拜,全国的硝酸企业还会停掉一半。 
    湖北金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早年是我国最早的国有军工企业之一,近几年改制后,以生产复合肥、硝酸铵和浓硝酸等产品为主,该厂的销售部副部长鲁建中告诉记者:他们几家主要大的客户现在基本都处于停车状态,其中当地一个较大TNT生产企业和对硝基氯化苯生产线全都停了,中原另外一家非常知名的大型染料中间体企业因出口受困,产品大量积压,占用3~4亿元,产品因市场价格跳水货值由2万多元/吨下降到1万元多元/吨,资金断流,被迫停产。 
    浙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和很多企业这次都亏在了错误判断形势上。很多企业认为奥运之后,他们看好的、熟知的化工产品价格会大涨,因此奥运前夕大量囤积,没想到现在市场形势会变得如此恶劣,囤积的几个亿的产品货值全贬得不值几文,对他们这些企业来说,这次损失简直就是毁灭性的。 
    还有一位资深营销人员说,过去化肥产品和化工产品是翘翘板,化工产品滞销时,往往化肥产品会俏销,或者化工不行时化肥就很好,我们可以市场情况调整产品结构,多产俏销的产品,压缩滞销产品的生产。现在要命了,化肥、化工市场都不好,价格一个劲地跌,库存都降不下来,生产结构也没办法调整,生产什么都是亏。 

链接: 
    化工行业不太可能幸免于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美国《化学与工程新闻》(C&EN)记者Melody Voith 与 Glenn Hess报道称。 
    由于美国企业界的压力,美国国会已经批准了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政府可以利用这笔资金来购买按揭证券和其他给信贷市场带来压力的贬值资产。 
    这个计划上周五在众议院轻松过关,并且布什总统立即签署了这份文件。当时众议院263票同意,171票反对,这与上周一的投票情况截然不同。周一的时候,这份文件的早期版本被下院硬生生地驳回了。 
     被驳回之后,参议院迅速修改了提案,加入了一些新的内容,如扩大对新能源的税收减免、恢复对研发投资的税收减免、以及提高联邦保险对银行储蓄的覆盖范围。修改后的提案上周三以74票赞成、25票反对在参议院获得通过。 
     化工和医药公司的日常运营和大规模业务扩张均依赖信贷市场。10月1日,美国化工协会(ACC)和其他行业团体一起要求国会采取行动。“如果没有可靠的信贷资源,ACC会员支付各种费用、购买原材料、负担员工薪酬、以及在新技术上进行关键投资的能力会受到大幅度削弱,”ACC首席执行官Cal Dooley 写道。 
     因为一般来讲,获取短期贷款要比将公司盈利转为现金更容易、成本也较低,所以企业利用信贷来支付各种费用。另外,由于收入税和美元贬值的原因,有大量海外盈利的企业一般都不将这部分资金转回国内。 
     尽管大环境不利,多数化工企业仍然拥有良好的自由现金流、相对较低的债务,并且有能力安然度过短期的信贷危机,Longbow Research公司的化工股分析师Dmitry Silverstyn表示。“对于常规运营所需资本开支,甚至一些新厂和地区业务扩张所需,通常资金早在今年年初就已经预留了。”他表示。 
     如果他们的客户遭遇信贷问题的话,化工企业的困扰可能会加重。“他们的客户可能有资金周转问题,因而会降低库存和原材料的采购,”Silverstyn表示。受这一问题困扰的客户可能减少汽车、电子产品、以及其他商品的购买,因而抑制对化学原料的需求。 
     那些有大规模计划、但不是100%拥有资金的企业可能会遭遇项目骑虎难下的局面,Silverstyn表示。“如果经济发展因为资金不足而停滞不前,就会产生长期的影响,”他还表示。Silverstyn预计并购的大环境会转冷,并且已经宣布的并购交易最后未能完成的几率也越来越大。 
     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只有信用评级高的公司才能以优惠的条件借到钱,标准普尔 (Standard & Poor’s)公司负责化工行业的主管Kyle Loughlin表示。他表示标准普尔将26家化工公司列为投资级。“他们审慎、有长远眼光的财务政策经得住考验,”他表示。 
     相比之下,其他化工公司的情形就不是这么乐观。Loughlin 称24家负债率很高的公司的评级已经下降了。而那些评级为CCC、也就是垃圾股的公司,如吉昂公司(Georgia Gulf)和Tronox,在融资上会有很大的麻烦。 
     标准普尔公司调研医药行业的分析师Arthur Wong表示,这个行业“受次贷危机或者经济放缓的影响还不大;大型、投资级公司如默克(Merck & Co. Inc.)、礼来制药(Eli Lilly and Co.),以及辉瑞(Pfizer)的评级均处于最高阶段。” 
     多数生物技术公司都能在信贷危机前的好年份里获得融资, Wong表示。任何错过那个好时机的公司都可能有麻烦,但生物技术仍然抢手,大型医药公司如何想要收购生物技术公司,仍然要出个好价钱,Wong表示。 
     但是风投公司支持的新兴企业要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寻求上市就很难了。据美国国家风投协会(National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ion)称,今年到目前为止只有6家美国公司实现了首次公开募股(IPO),而去年全年的数字是86家。
新闻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