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 糊树脂 电石 | 烧碱 液氯 盐酸 原盐 | 甲烷氯化物 环氧氯丙烷 环氧丙烷 氯化石蜡 氯乙酸 ADC发泡剂 | 国际资讯
>> 您现在的位置:氯碱网 >> 新闻头条 >> 详情

政策引导逐步淘汰落后产能 烧碱产业加速升级

日期:2009-5-7 编辑:氯碱网   在线收藏

    4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工业企业参与大用户直购电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企业参与直购电试点的基本条件、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行业准入条件等国家产业政策要求,企业不得有限制类中规定的建设项目,不得有淘汰类中规定的落后工艺。按照这个规定,石墨阳极隔膜法烧碱属于淘汰类,普通DSA隔膜法烧碱则属于限制类。4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决定适当提高属于“两高一资”的烧碱等项目的资本金比例。这就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两高一资”项目的资金门槛,将有效地控制“两高一资”行业的盲目发展。5月3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称,将严格控制烧碱等产品项目建设。随着近日国家一系列针对产业升级政策的密集出台,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将加速我国烧碱产业中“淘汰类”工艺淘汰步伐。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2008年我国烧碱产量为1852万吨,今年1~3月我国烧碱累计产量为410.9万吨,同比负增长11.2%;3月国内烧碱产量为156.4万吨,同比负增长10.8%。在市场需求依旧不旺的情况下,各企业均希望通过提高开工率来增加盈利。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离子膜法的技术先进,在经济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停车的大都是隔膜法烧碱生产装置,烧碱两大主要生产工艺已出现两极分化。 
    业界人士分析,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以及行业的不断发展,离子膜法生产将在烧碱生产中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但是现阶段,隔膜法仍有其生存的优势。首先是离子膜关键技术依赖进口,严重制约行业。据了解,离子膜法工艺是烧碱生产的发展方向,但我国离子膜法“使用超前、研发滞后”的特点非常明显,国内至今没有掌握离子膜法的核心部件——离子膜的生产技术。目前我国离子膜法装置所用离子膜全部依赖进口。进口膜价格昂贵,还时常因膜质量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受制于人。这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产业的安全。 
    其次,近年来隔膜法在氯碱工业中仍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热电平衡的需要。由于隔膜法工艺生产的烧碱浓度只有10%,而市场销售的产品大多浓度在30%或50%,因此,采用隔膜法工艺的企业,必须将10%烧碱加热蒸发浓缩至30%。而另一方面,目前大多数烧碱企业建有热电联产装置,而要维持发电装置的平稳运行,又往往需要排空一部分蒸汽。如果企业能用这部分放掉的蒸汽加热10%的烧碱,既可以实现对稀碱的浓缩,又能维持热电联产装置的蒸汽平衡,甚至可以通过调整稀烧碱的加入量和浓缩温度与时间,调控发电量与蒸汽抽放量,实现氯碱装置、热电联产装置的经济平稳运行。如果没有隔膜法而只有离子膜法生产装置,自备热电厂的蒸汽是无法消化的,热电平衡也成问题。 
    此外,从烧碱的应用市场来看,合成纤维、医药、水处理及石油化工等行业需要高纯烧碱,而造纸、冶金、玻璃、肥皂、化学等行业不需要高纯烧碱。离子膜法生产的高纯烧碱虽然纯度高,但价格也高,而隔膜法虽然纯度比离子膜法差,但比离子膜法高纯烧碱廉价得多,对于烧碱纯度要求不高的行业使用隔膜法就可满足其生产需要。可见,市场也需要隔膜法与离子膜法长期共存。 
    我国隔膜法烧碱还有不到800万吨的产能,目前的工艺结构还不合理,需要一个调整期,而目前的经济危机最适宜调整,规模小、能耗高的工艺和装置将被淘汰。国家政策的出台将加速调整进程,淘汰落后产能步伐不断加快,行业内生产技术落后、环保要求不达标的企业将被淘汰。 
新闻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