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价上涨导致成本提升 高耗能产业或将面临调整
日期:2009-11-26 编辑:氯碱网 |
在线收藏 |
|
电石等行业或“雪上加霜”
“电价的上涨,可能会促进行业调整,但是也会让一些行业雪上加霜。”在接受采访时,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产业发展部主任孙伟善表示。
他认为,非居民用电价格上涨会对石化行业形成较大压力,如果按全国平均提价的2.8分/千瓦时(度)计算,一些靠“吃电”生存的电石企业,可能会有半数因电价上涨减产或者“停车”。
“电石行业将可能全行业亏损。”他说,因为国内市场上下游产品价格基本涨不上去,电石行业是绝对的微利行业,利润额低于50元/吨,在煤炭价格已经有所提高的基础上,部分企业本身已经亏损,电价上调,对该行业的打击势必很大。“除非企业有其他配套产业,否则接下来将会面临问题。”孙伟善说,而实际上,只有不到一半的电石企业发展了配套产业。“也就是说,有一半的企业可能会面临减产或者‘停车’的风险。”
电价调整“鼓励先进”
在国家发改委11月18日的通知中,中小化肥、采用离子膜法工艺的氯碱、核工业铀扩散厂和堆化工厂生产用电,以及农业排灌、抗灾救灾等的用电,在相应分类电价中价格均有优惠,优惠幅度通常在1-2分钱左右。
“化肥通常享受电价优惠。”孙伟善对本报记者说,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农业生产用肥。此次调价亦不例外,各省、市和地区一般都在相应分类电价基础上优惠2分钱。
采用离子膜法工艺的氯碱生产用电,山东等地优惠1.42分,湖北、湖南等地优惠1.9分,北京等地优惠1.98分,重庆等地优惠2分,内蒙古则是年生产规模在3万吨及以上的氯碱企业生产用电优惠2.4分。据孙伟善介绍,氯碱产业中,采用离子膜法工艺,要比隔膜法工艺的电耗及综合能耗低40%左右。
此外,国家2007年底已执行《各省(区、市)取消电解铝等高耗能企业优惠电价实施方案》,但此次在部分地区对电解铝行业电价有不同程度的优惠。例如,在北京,年产能10万吨以上的电解铝生产用电优惠1.98分。
早在今年3月,15家电解铝企业被工信部、发改委、电监会、国家能源局等部门确定为直购电试点企业,抚顺铝厂试点10月已正式获批。这意味着在今后的电价调整时,它们也还有不同的协调空间。“直购电企业应该能抵抗电价上涨的压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表示。
专家表示,电价优惠倾斜主要在于“鼓励先进”,主要倾向于支持行业内规模化程度高、生产工艺先进、能效机制较好的企业。不过,就直购电试点而言,冯飞认为,应该让用电侧、供电侧“最好”的企业参与,但目前还没有达到这种效果。
成本价或“结构性传导”
“用电大户”电价成本上涨,是否将推动其销售价及下游产业价格上调?
“这涉及到一个传导机制的问题。”冯飞接受采访时说,如果是产能过剩的行业,其成本价与销售价之间,“应该是一个结构性传导”,也就是说,不会是100%的传导。
比如,在电解铝行业,有的企业单位(每吨产品)耗电量为14000多度,有的单位耗电量只有12500度。在电价上涨时,前一类企业就很难将电力成本100%地转嫁到下游产业,而后一类企业则具有相对优势,使电价上涨增加的成本转给下游产业。
因此,“价格的结构性传导,会导致产业的结构性调整。”冯飞说,电解铝行业必然面临内部的结构调整,高电耗的企业将因此被淘汰,低电耗企业将保留下来。
他认为,电价上浮,虽然会增加企业的运行成本,但同时会促进节能技术的采用和节能减排长效机制的形成,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但就石化行业而言,孙伟善认为,电价上调虽然能对产业结构调整起到部分积极作用,考虑到中国现实的能源状况,三五年乃至一二十年之内,高能耗产业还将继续存在。
比如,在氯碱行业,虽然离子膜法工艺远比隔膜法先进,国家也鼓励采用,但不能全行业推广。“需要考虑到技术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问题。”孙伟善说,“目前我们国内基本还造不了大块离子膜,全部都要从国外引进,不是从美国进口,就是从日本进口。”
再比如,电石行业GDP总值非常有限,但用电量却占到整个工业用电的2%左右,但目前不可或缺。因为在国外,PVC主要采用乙烯法,也就是以原油为原料,但中国原油资源有限,电石法PVC仍然占主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