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疏导过剩产能 加快淘汰落后 引导煤化工健康发展
日期:2010-3-10 编辑:氯碱网 |
在线收藏 |
|
去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部门在京召开政策发布会,提出近几年我国将停止审批新建或扩建单纯扩大产能的焦炭、电石、甲醇等传统煤化工项目,并且原则上不再安排新的现代煤化工试点项目。
今年2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贯彻落实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强调要压缩和疏导过剩产能,坚决控制五大行业产能总量,其中就包括焦炭、电石两大传统煤化工行业。
种种迹象显示,中央政府对煤化工特别是传统煤化工的调控,虽然不是要进行全面刹车,但也是一次颇有力度的“点刹”。
逢煤必化问题多
近年来,由于国际石油价格屡创新高,加上我国富煤少油的能源资源禀赋,而且传统煤化工技术装备和产品市场都比较成熟,这使上马煤化工项目成为各地追捧的热点。一哄而上造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据国家发改委掌握的数据,2008年,全国焦炭的产能利用率为80%左右,电石约68%,甲醇53.6%。2009年,受进口剧增冲击,甲醇开工率进一步下滑到40%左右。在2009年,全国焦炭新增产能达3000万吨左右;全国在建电石项目31个,产能达700万吨;甲醇项目25个,产能860万吨。 据介绍,这些项目全部投运后,将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的矛盾。
与此同时,各地还规划了一批煤化工项目。一些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不顾技术进展、产业成熟度和当地建设条件状况,纷纷规划建设现代煤化工项目。据不完全统计,各地上报的项目,煤制油总规模已超过4000万吨,煤制烯烃总产能2000万吨,煤制天然气达到250亿立方米。这些项目总投资按照示范工程的投资预算,已经超过1万亿元。
调整方案已成形
对于下一步的调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会长李勇武表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煤化工产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引导、规范发展。在布局规划上,要强调产地原则、规模经济和宏观调控,把“三西”地区(即山西、陕西和内蒙古西部)作为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重点。在资源配置上,要根据我国煤炭资源的现状和目前的技术水平,尽量做到煤化工用煤不与发电、民用等争资源。在发展重点上,应规范发展电石、焦炭等高耗能产品,稳步发展甲醇体系的新型煤化工产品,科学发展煤制油产业以及鼓励发展煤基多联产。在技术选择上,要尽量采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我国开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和产业化成果。另外,新上项目一定要满足生产用水、交通运输、环境容量等必备条件。
中国石化协会副秘书长兼中国电石工业协会秘书长孙伟善表示,在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进一步贯彻落实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任务、坚决控制电石等五大行业的产能总量的要求后,中国石化协会已专门就此进行了研究落实,形成了一份今后3年淘汰电石等落后产能的总量方案。目前该方案已经报到了工信部,工信部将与各省、市、区政府协调,确定分年度淘汰目标并公布实施。同时,国家还将在增加资源税方面,实施对煤化工发展过热的治理。据悉,资源税的改革方案年内就要出台。中国石化协会还将配合国家发改委修改制定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0年版,对煤化工的调控政策将写入新的调整目录中,要压缩和疏导过剩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严格市场准入,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据介绍,在国家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以来,中国石化协会重点开展了电石、焦化、甲醇等传统煤化工的产能过剩治理工作,如治理电石产能过剩,已压减电石产能1809万吨。今年中国石化协会将继续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做好这项工作,压缩和疏导过剩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引导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