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 糊树脂 电石 | 烧碱 液氯 盐酸 原盐 | 甲烷氯化物 环氧氯丙烷 环氧丙烷 氯化石蜡 氯乙酸 ADC发泡剂 | 国际资讯
>> 您现在的位置:氯碱网 >> 新闻快报 >> 详情

中国氯碱行业面临整合关键期

更新日期:2008-12-10  编辑:氯碱网   在线收藏

  所谓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轮回”理论在中国的氯碱及PVC行业再次上演,被业界津津乐道的“周期理论”再一次被事实所验证。
  对于中国PVC行业略知一二的人都清楚,提及中国PVC行业的发展,不得不提到商务部在2003对于原产自美国、韩国、日本和台湾地区PVC树脂的反倾销案的控诉成功。2003年9月29日起的反倾销终裁结果,成为了中国PVC产业的第一个转折点。
  随着对原产于主要进口货源的反倾销措施的实施,作为一般贸易进口的数量急速减少。供不应求的局面导致了国内PVC市场价格一路上扬,生产商的利润达到了历史的最高点。丰厚的利润吸引了各界人士的注意力,一时间,PVC工厂的新建及扩建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出,特别是电石法PVC生产装置更是以其自身所独有的进入门槛低、施工周期短、投资收益高等种种优势在短时间内迅速扩能。
  在关注PVC的同时,作为烧碱同样不容忽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氯碱市场遵循着“以氯(PVC)定碱”的模式,即使烧碱不挣钱或者利润为负,为了保证包括PVC在内的氯产品的收益,他们也会维持上游电解装置的开工。而到了2008年,随着国际市场对烧碱需求的大幅增长,烧碱由原先的次要地位转到了主要地位。特别是当烧碱的国际市场价格首次接近1000美元/吨CFR美国的时候,大部分台湾、日本和中国的氯碱企业转成了为保证烧碱的出口数量而维持下游氯产品的开工。
  但在这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全球氯碱行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减产、关停、裁员各种现象已层出不穷,我国的氯碱行业也难逃其灾。在2008年初统计的国内新增烧碱产能将有可能达到522万吨,而12月底实际具备运行能力的产能相比起初预期减少约44%,同时,从最新数据来看2009年全国新增烧碱装置能力在494.5万吨左右。从这些数据暗含出的内容,不得不容我们冷静深思,这个最低周期将要持续多久,下一个新的轮回由何时开始?
  中国氯碱行业将面临的整合,更多的是在技术上的“优胜劣汰”, 以前比重较大的隔膜法生产工艺,已经逐步被离子膜法工艺所取代。规模较小,生产尚不能满足国家环保政策要求的企业,在这场“战争”中更难以站稳脚跟,整体工艺水平的进步,不可否认的成为了这场整合战争的武器。
新闻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