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业面临开工率走低销售萎缩等问题
更新日期:2008-12-25 编辑:氯碱网 |
在线收藏 |
|
11月份,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以下简称“石化行业”)生产下滑幅度加大。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冯世良分析,目前中国石化行业面临着开工率持续走低、销售萎缩以及出口严重受阻等几个问题。
首先,开工率持续走低,市场供求矛盾加剧。目前,由于国内外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导致生产持续大幅下降,开工率不断走低,使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显得格外突出。数据显示,11月份,磷肥行业开工率约为47.8%,比上月下降5个百分点;尿素行业开工率约为84.3%,比上月下降9.1个百分点;电石行业开工率约为41%,比上月下降9个百分点;烧碱行业开工率约为60%,比上月下降5.9个百分点;纯碱行业开工率约为75%,比上月锐减22.2个百分点,表明今年以来一路景气的纯碱行业开始走向低潮;乙烯开工率为84%,比上月下降11.4个百分点;PVC开工率最低,仅为33.3%,比上月下降约3个百分点。同时,市场不振,生产下滑,也给那些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进行结构调整、企业重组和加快淘汰落后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其次,销售萎缩,价格跌势不止。11月份,产销率继续下降,全行业产销率为98.4%,同比下降0.63个百分点。其中,化肥产销率为95.1%,同比下降4.9个百分点,其中氮肥销售率为94.4%,同比下降7.7个百分点,磷肥的销售率98.6%,同比下降8.3个百分点,化肥在淡储推动下,销售率有所回升;农药产销率为94.3%,同比下降5.6%;合成橡胶产销率为93.9%,同比下降5.6个百分点;橡胶制品产销率为96.2%,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炼油、化工设备产销率88.8%,下降26.2个百分点。
11月份,国内石化产品八成以上价格下跌,有机原料、合成材料跌幅更大,许多产品价格环比跌幅超过40%。在石化协会重点跟踪的168种石油和化工产品中,价格环比下跌的有149种,占88.7%,比上月增加11种,环比上涨的有18种,占10.7%,持平1种;价格同比下跌的有109种,比上月增加39种,占64.9%,同比上涨的有54种,比上月减少41种,占32.1%,持平有5种。
数据显示,11月份,甲醇均价为2030元/吨,同比下跌48.7%,环比下跌15.4%;丙烯均价为6800元/吨,同比下跌39.9%,环比下跌29.5%;甲苯均价为5170元/吨,同比下跌36.8%,环比下跌27.6%;纯苯均价只有4000元/吨,同比下跌56.8%,环比下跌44.6%,是跌幅较大的有机原料之一。合成材料价格继续大幅下挫,聚氯乙烯均价5900元/吨,同比下跌28.9%,环比下跌15.7%;高密度聚乙烯均价8200元/吨,同比下跌40.8%,环比下跌25.5%;聚丙烯均价同比跌39.8%,环比跌23.5%;己内酰胺均价同比下跌39.9%,环比跌21.6%;丙烯腈均价同比下跌54.1%,环比跌21.6%;顺丁橡胶同比下跌44.6%,环比跌44.7%。
11月份主要化肥品种价格继续下跌。尿素市场均价为1780元/吨,环比下跌7.3%,同比跌1.7%;磷酸一铵均价为2500元/吨,环比下跌22.4%,磷酸二铵市场均价3500元/吨,环比下跌17.6%。由于销售萎缩,产品价格持续走低,企业库存有增无减,资金周转更加困难,企业经营状况更趋恶化。
第三,出口严重受阻。今年11月份,石油和化工行业出口货值首次出现了月度负增长4%,这也是多年来罕见的情况。其中化工行业出口货值同比下降1.4%;化肥行业出口货值同比大幅下降46%;化学矿下降53.1%;涂料下降25.2%;染料下降45.3%;合成材料下降10.5%。情况表明,石化行业出口形势越来越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