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经济增速持续放缓 下半年下行压力依然严峻
日期:2012-7-18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网 编辑:氯碱网 |
在线收藏 |
|
2012年已经过半,“经济增速放缓”成了上半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部分制造业又跌到了历史最低点,一些企业家甚至感慨今年才是企业最冷的冬天。统计数据显示,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回落到50.2,新订单总量和新出口订单继续加速收缩,工业品的成品库存压力继续加大,这也预示着下半年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
电力:增速回落,缺口未现
上半年,全国电力工业运行总体平稳,受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电力需求增速明显回落,电力供需前紧后松、基本平衡,3月份以来全国没有出现拉闸限电和电力缺口。
国家电监会提供数据表明,上半年全社会用电增长为近几年较低水平,增速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用电分月增速呈现波动下降态势。分产业看,第二产业用电增速降幅较大。1—5月,第二产业用电量14426.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6%,低于全社会用电量增速2.06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下降7.96个百分点,带动全社会用电增速回落约6个百分点。工业用电增速持续低于全社会用电增速,高耗能行业用电增速降幅最大。自今年1月开始,工业用电增速持续低于全社会用电增速。1—5月,化工、建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同比增长1.37%,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9.59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和建材行业持续负增长。分地区看,东部地区用电增速下降幅度逐月减小,中、西部地区用电增速明显回落。分月看,1—2月、3月、4月、5月,东部地区用电增速下降幅度分别为7.03、5.30、5.52、4.33,下降幅度逐月减小。
当前,电力供需矛盾基本缓解。受经济增长放缓、电煤供应充足、来水普遍较好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今年迎峰度夏期间电力供需形势将明显好于往年。预计迎峰度夏期间,除个别地区在用电高峰时段偏紧外,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保障电力供需平衡的压力明显减轻。分区域看,东北、西北区域电力供应能力有一定富余,华东、华北、南方、华中区域在用电高峰期存在一定缺口。“通过采取跨省跨区电力调度等措施,这些地区用电缺口是能解决的。”电监会有关人士说。
虽然全社会用电量增幅放缓,但上半年电力消费仍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一是我国单位GDP及一、二、三产业单位GDP电耗均有所降低。今年一季度,我国单位GDP电耗较去年同期下降5.66%,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下降16.65%、5.67%和1.42%。二是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明显下降。今年一季度仅为0.84,较去年同期下降0.45,从变动趋势分析仍有继续下降的趋势。有关专家介绍,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是反映电力消费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之间比例关系的指标,它的下降说明单位GDP电耗下降。三是四大高耗能产业用电占比下降。今年1—5月四大高耗能产业用电占全社会比重31.68%,较去年同期下降1.38个百分点,有利于节能降耗和调整结构。
电力工业运行也出现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变化。火电发电利用小时数下降,据统计,1—5月全国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2097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73小时,这个问题在水电比重较大的地区尤为突出。弃风、弃水现象比较明显,一季度个别地区弃风比例近50%,风电消纳问题日益突出。受各大流域来水普遍较好影响,上半年水电发电量同比增长12.7%,一些地区出现弃水现象。
电监会有关专家表示,下半年,随着国家“稳增长”政策措施的相继出台和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初步判断下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将呈现前低后高走势,并在年内实现企稳回升,初步预计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5.1万亿千瓦时左右,同比增长7%。
房地产:意外回暖,风险犹在
住房城乡建设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副司长张小宏认为,市场的复苏首先得益于年初房价实质性的下降,开发商以价换量的策略刺激了购房自住的刚性需求入市。即便在成交量明显复苏的6月份,上半年成交均价同比也有较为明显的回落。万科、富力、碧桂园等销售均价同比均有明显下调,抓住了刚需,也换来了不错的销售业绩。
政策层面上,尽管中央层面反复强调要坚持房地产调控不放松、不反复,但出于稳增长的压力,有超过40个城市通过各种方式微调了调控政策,调控力度实质上有所放松。而首套房利率折扣重现、央行连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一个月内连续两次降息,增强了购房者的实际支付能力。这些政策的微调,不仅提振了购房者的信心,也改变了购房者对市场走势的预期,原本处在观望状态的购房者因担心房价反弹而匆忙入市,在一些区域又形成了一定的恐慌性购房潮。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尽管信贷放松和宏观政策的微调目的在于稳增长而非救楼市,但客观上将刺激楼市继续回暖的步伐。在空前严厉的调控下,经济增速放缓的压力再次让房地产业获得了喘息的机会,房地产企业最困难的时候暂时已经过去了。
事实上,楼市的适度复苏对宏观经济的稳增长的确能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由于年初开发商对市场预期的悲观,普遍放缓了拿地、开工的速度,今年以来房地产投资增速不断下降。5月,全国房地产投资增速降为18.5%,新开工面积到5月份已经出现了负增长,未来两年左右的市场供应也堪忧。但随着楼市回暖,5月份开始部分城市土地交易也开始升温。北京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认为,土地市场的变化较楼市变化一般会有3—6个月的滞后期。随着3月份后成交的回暖,开发商有望在7月份后开始逐步拿地并增加新开工规模,房地产投资将逐步改善。但是必须格外关注市场变化,如果回暖速度过快,房价再现大幅反弹的话,对经济的伤害将远大于支撑。
尽管最近呈现回暖,但下半年的市场仍然存在很强的不确定性。宏观经济稳增长的压力仍然较大,限购城市的需求能否持续释放也存在疑问,全国范围内楼市库存仍然高企,而房价一旦快速反弹又有可能招致更严厉的调控……种种风险使得企业不敢掉以轻心,不敢对后市过于乐观。万科、招商、远洋等房地产龙头企业都表示,下半年将继续“过冬模式”,加快周转,顺应政策和市场变化。
“上半年我们完成了全年销售目标的四成以上,这与既定的上下半年的供应比例相适应,符合预期。”一家龙头房企负责人表示,随着中央表态要将抑制住房投资投机作为长期政策坚持,下半年市场成交很有可能进入平稳期,房价不存在大幅反弹的基础。“未来房地产企业只能赚取合理利润,所以我们还是要坚持高周转的策略,抓紧机会出货,提高抗风险的能力。”
基础化工品:量价齐跌,或将有所改善
自二季度以来,受宏观经济环境恶化的影响及失去高油价的成本支撑,基础有机化工产品市场量价齐跌。进入三季度,市场环境将有所改善。
今年二季度,WTI原油季初价格103美元/桶,季末价格为85美元/桶。季度均价为93美元/桶,环比下跌9.4%,同比下跌8.8%。
受二季度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基础有机化工产品市场需求大幅萎缩,市场交易减少。在原油价格下滑的带动下,市场交易价格大幅下挫。二季度下游装置加工区间普遍收窄,上下游装置开工率均明显下降,基础有机化工产品市场整体呈量价齐跌态势。
进入三季度,宏观经济环境将有所改善。欧洲已通过对银行的救助及经济刺激计划,欧债危机对市场的负面影响减弱,中国也相继推出了稳增长的措施。同时,三季度气候、地缘政治、美国经济刺激计划等致使原油价格走强利好因素多于利空。这将有利于基础有机化工产品市场价格走出当前底部。同时,经过5月和6月市场快速下跌的洗礼,上下游工厂都进行了去库存化操作。随着市场信心的恢复,市场补库需求巨大,也为三季度基础有机化工产品市场的快速反弹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