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掀起美国再工业化革命 中国如何把握战略机遇
日期:2012-9-14 来源:《能源》 编辑:氯碱网 |
在线收藏 |
|
“页岩气革命”为美国掀起了一场“再工业化革命”,这场革命将对世界产生极其深远而剧烈的影响,中国如何应对?
今天,美国由于“页岩气革命”,迅速摆脱了对于中东石油的依赖,重返亚太。似乎,中国已被迫考虑是否终结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全力应对美国合围的时候了。
“再工业化革命”
奥巴马上任之初所列举的“新能源革命”,完全没有提到页岩气,他还是寄希望于风电、太阳能、地热、生物质来替代传统能源,请来新能源专家朱棣文担任能源部长,将资金用于支持这些技术的研发。但异军突起的页岩气迅速改变了美国。2008~2011年美国通过页岩气技术突破,新增了1400亿立方米天然气供应量,使美国几代人梦寐以求的“能源独立”逐将实现。页岩气革命使美国的石油、天然气和电力、交通燃料等生产要素价格和多种化工原料及基础产品价格都大幅度低于国际市场,强劲推动了制造业的回归,欧洲人将其称为“再工业化革命”。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国WTI的油价就一直比英国北海布伦特油价平均低15.88美元。今年4月份,美国亨利中心的天然气批发价格为1.89美元/百万BTU,而英国同期价格为9美元,德国为11美元,日本进口液化天然气的价格为14美元,比美国高出7倍。低廉的天然气还大幅度降低了电力成本,美国5月份平均工业电价6.57美分/千瓦时,相当于0.41元人民币/千瓦时,不到中国沿海工业电价的一半,不到日本工业电价1/5;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PVC等从美国运到中国港口的价格比中国工厂出厂价还低1/3;低电价将电解铝、电炉特种钢等高载能产品价格大大拉低……。页岩气革命使美国企业充满了竞争活力,失业率也在逐步降低,资本市场吸纳了来自全世界更多的资金。7月份,美国新增就业16.3万个,大大超越预期,是5个月来最好。
美国在摆脱伊拉克泥潭之后,高调重返亚太,在中国周边排兵布阵,形成对中国的合围之势。而实际情况分析,美国重返亚太并不是要来“掀桌子的”,而是要来赴宴的。在中国崛起的引领下,高速发展的亚洲地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GDP的增速远超过欧洲、北美和世界所有的地区,世界各国都在考虑如何搭上亚洲这班高铁,为美国重振制造业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更大的利润空间。
再工业化革谁的命
美国强劲恢复制造业影响的不仅仅是中国,首先冲击的也不会是中国。中国制造的产品大部分美国未必会去制造,即便去制造,卖回亚太市场也未必有利可图。美国原料成本低,中国可以进口,甚至在美国投资建设工厂生产,运回来供应自己的市场,因为中国并非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真正受到影响的是美国的那些传统盟友,而真正威胁美国企业利益的也是那些传统盟友。
“再工业化革命”必将加剧美国与欧盟和日本等国的市场竞争和利益冲突,这一革命将会重现当年帝国主义瓜分世界市场时的利益冲突。“页岩气革命”使美国摆脱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的同时,也面临美元失去“石油本位”机制压力,维持美元继续作为世界贸易货币的唯一办法就是打击美元的挑战者,现在还不是人民币,威胁最大的是欧元和日元。
美国在重返亚太,长远地看,中国如若无力在增加自身廉价天然气供应上突破,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和相伴而来的“再工业化革命”终将威胁中国的国运。现在已有不少美国企业、日欧企业,甚至中国企业开始考虑或准备将中国沿海的工厂迁往美国南卡罗来纳等州,而美国重振的制造业必然也会阻碍中国企业的产业转型升级空间。要想避免中国崛起半途而废,关键要虚心向美国学习,在中国也复制一次以页岩气为核心的“新能源革命”。
页岩气“改革开放”
根据EIA发布的最新数据,美国探明页岩气储量约为482万亿立方英尺,约为13.65万亿立方米。美国预计的资源总量为109万亿立方米。EIA预测,美国页岩气将在2011~2035年之间持续增长,在2035年,页岩气产量将占天然气总产量的49%。
根据中国国土资源部2012年发布的《全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及有利区优选》成果,初步评价我国陆域页岩气地质资源潜力为134.42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潜力为25.08万亿立方米(不含青藏区)。其中,已获工业气流或有页岩气发现的评价单元,面积88万平方公里,地质资源93.01万亿立方米,可开采资源量15.95万亿立方米。页岩气储量遍布四川、重庆、贵州、湖北、湖南、陕西、新疆等地。而国际机构认为,中国技术可采储量36万亿立方米,占全球187万亿立方米的20%。尽管对这一资源量评价还存在争议,但中国存在大量资源无可置疑。从目前初步开采的情况看,资源品质具有规模化开采潜力。
美国开发页岩气的成功,其实并不是技术上的突破,所有开采页岩气的技术都是在开采石油中普遍使用的,关键是不断尝试和积极应用各种技术,并积累和推广彼此的经验。美国的成功决定于五大因素:1、充分鼓励中小企业参与;2、行之有效的政府监管机制;3、积极多元的技术创新的体系;4、市场化的技术专业服务机制;5、充分开放的投资市场和完善的风险与创业投资机制。
可以说,美国页岩气的成功,是市场化的成果,是开放的成果,是中小企业创新的成果。中国要在页岩气上实现战略性突破,就要推进再一次的市场化“改革开放”,美国的成功就是蓝本。2011年外国资本在美国页岩气领域并购多达40起,总投资564亿美元,仅中国三大石油在美国页岩气领域的投资就已达到50亿美元。
国土资源部评估的中国常规天然气资源量为56万亿立方米,而2011年国产商业天然气供应量1003亿立方米。根据《BP 2011年世界能源年鉴》数据,美国探明天然气资源量8.5万亿立方米,占世界的4.1%,而美国天然气产量6513万亿立方米,占世界产量的20%,但其储采比只有13年,说明美国迅速将探明资源变为了产能,供应市场,创造价值。而中国探明天然气资源量3.1万亿立方米,占世界的1.5%,产量1205万立方米,占世界产量的3.1%,储采比达到29.8年,说明中国目前的天然气投资体制和资源开发机制都无法有效促进天然气的大发展。尽管三桶油对他们的业绩沾沾自喜,但是与世界一比较就一目了然。
阻碍中国天然气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大石油公司对上游资源的过度垄断和他们纵向一体化的大企业经营模式不适合天然气的大开发。在中国270万平方公里油气资源丰富的勘探开发区域中,中石油占了150万,中石化占了100万,合计控制了92.6%的份额。形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基于传统思维模式对能源安全和国家战略安全的评判,也正是因此而形成了今天的尴尬局面。严重遏制了国家开发和利用天然气的步伐。2011年,天然气占全球一次能源的比例为23.67%,中国只有4.5%。
美国模式镜鉴
中国明明资源不菲,现在是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能源安全和国家战略安全的时候了。为什么中国企业可以到美国投资,促进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帮助美国实现“能源独立”,实现美国的“再工业化革命”;而不能让美国企业到中国来投资和开采天然气,也帮助中国的“页岩气革命”和“能源独立”?
美国页岩气井口价格不到0.5元/立方米,中国目前天然气井口价1.21元/立方米,再给0.4元/立方米的补贴,价格将达到1.61元,是美国井口气价的4倍。若允许自主议价,天然气开发利润将进一步上升。美国目前成品油价格只有5.5元/升,而中国达到7.5元,若将页岩气在井场直接加工成液化天然气,作为替代汽柴油燃料,其利润将更加可观。
中国全面开放市场,参考或沿用美国成功的监管模式,必将形成外资、内资的蜂拥而至。拥有技术整合经验和投资组织经验的美国企业一定会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为他们提供专业化技术服务的企业和各种风险与创业投资管理机构也会伴随而来。为适应中国的地质和投资环境,这些专业机构一定会与中国企业合作,而美国企业也必将大量使用中国的钻井服务企业、金融服务和法律服务机构,不仅增加了中国企业的利润,创造更多税收和就业;还为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瘦身改革创造了一个绝好的市场环境。大规模的投资会使中国形成洼地效应,最终像美国一样大幅度降低气价。
通过减少能源的对外依赖,实现中国的能源独立,并通过充足、廉价、清洁、高效的天然气供应,保持中国的制造业和整个经济结构实现全面的划时代的升华。
“页岩气革命”为美国掀起了“再工业化革命”,这场革命将对世界产生极其深远而剧烈的影响,世界利益格局将因此重新洗牌,这对中国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如果我们的应对政策和策略对头,我们将会在变局中找到加速崛起的新机遇期。
能源结构将决定经济基础,而经济基础将决定上层建筑。能源结构的变迁,必将推动社会的进步,也将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并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如果说大庆石油为中国34年前的改革开放奠定了物质基础,今天,天然气革命将再次推进中国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中国唯有以“再改革开放”,才能应对美国的“再工业化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