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1-15 来源:中国氯碱网 作者:李琼 | 在线收藏 |
---|
根据中国氯碱网产能调查数据,截止到2012年12月底中国PVC现有产能达到了2341万吨(其中包括糊树脂77万吨),较上年实现8.2%的增长速度。这说明了2012年中国PVC工业虽然也在经历后经济危机时代带来的调整阵痛,但恢复性发展仍较明显。
一、扩能步伐未止 强弱分界明显
未来2013年,国内计划新增PVC能力为300余万吨,而内蒙古、陕西、青海、新疆四地的新增产能总和占预期全年新增能力总和的45%。从另外的角度中国氯碱网分析师发现,中国氯碱产业的扩能已经开始转变为多角度的模式,乙烯法在未来的扩能比重增加,并且PVC糊树脂品种的扩能也异常迅速。西北地区的发展模式依旧是烧碱-电石法PVC循环产业链,而沿海地区的发展模式则开始借助于进口乙烯及甲醇制烯烃等符合当地特点的最优化道路。由此可见,发展普通型号的PVC已经开始出现明显的地域强弱分化。并且西北快速扩能带来的另一问题是,当众多企业逐鹿西北,每家企业都变地域优势为自身优势时,“优势”或许就不再是纯粹的优势,同时也势必会加剧以后的价格竞争。
二、淘汰不经济产能成常态 未来之路仍艰巨
截至2012年底,中国氯碱网经企业确认宣布停产搬迁、淘汰老装置、退出或作废弃处理的PVC产能总和为118万吨,和上年比明显增多。在本网调查过程中发现,四川、山东、新疆地区的PVC产能减少较多,主要原因为:一是、有老厂装置停产搬迁,但设备需经过一段时间的再次安装后方可运行;二是、企业扩张建立了新园区,原老厂区的落后设备全部淘汰。
近两年,国际经济的不稳定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将行业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也正是在调整结构的思路下,个体企业也将发展战略定位为劣势产品淘汰、发展自身优势产品。对于整体行业而言,国内PVC的产能布局将会不断面临退城/退市进园的装置搬迁甚至西移、或是沿海地区小规模产能直接淘汰、或是不再进行普通树脂生产转为特种牌号的尝试等等。
三、行业开工率低下 闲置能力会长期存在
2012年国内PVC装置的平均开工率依旧低下,通常以60%为分界点,较高也仅为62%,较低为57%。回顾2011年全年,全行业的单月最高开工率为65%,最低为52%。可见,中国PVC行业在结构调整的道路上,行业装置有效利用率不足的问题在近一两年都较突出。同时,对于开工率而言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区域开工率十分不均衡,内蒙、宁夏、新疆地区通常是长期生产较为饱满的代表,而华北、华中、华东、东北的部分地区往往是大产能小开工的典型。
四、美国页岩气革命兴起 中国PVC将遇强大挑战
自2008年以来,美国PVC产业的开工率增长主要是依赖于PVC向外出口的增加,而美国PVC之所以能够顺利向外转移的最主要原因则是廉价的成本优势。当前,借助天然气制乙烯生产PVC的强大优势,美国PVC逐步布局全球。未来,美国页岩气的开发成为世界热点,以此判断,如果美国页岩气开发高潮形成并且形成成熟的下游石化产业链,则可以进一步巩固其在国际氯碱的地位。由天然气到乙烯的成本远远低于原油制乙烯的成本,这样对美国PVC在全球的布局更加有利。
随着中国PVC产能放大,向外寻求出路也是一项关键的战略转变,而国内煤基价格的上涨会导致特色的电石法PVC并不具备国际竞争力。这样未来形势可能出现的导向为,国际贸易格局中,中国和美国在共同出口目的国的竞争加剧;同时中国进口PVC贸易方向上有增加的风险。
五、价格长期低迷 未来企业需直面压力逆势求盈利
2012年国内PVC市场走势大体分为四个阶段:1-5月初市场整体呈现震荡状态,电石法PVC相当稳定,乙烯法PVC伴随有上行调整;5-6月期间,价格出现十分明显的走跌;7-9月下旬整体为稳中趋升,但乙烯法和电石法的表现差异较大,其中电石法在7-8月份的僵持对峙显著,而乙烯料趋升相对顺利;接下来的时间,整体市场走向为阴跌,交易冷清。故,全年概括则基本为“阴跌”、“低位”。
此外,整个2012年,国内PVC成本和售价倒挂的情况长期存在。以西北地区为例,该地区由于具备丰富的能源和资源,被称为国内PVC低成本的代表。但即使是低成本区在2012年也难以逃脱亏损的困境。从中国氯碱网PVC价格监测显示,以该地区电石平均到厂价计算,本年内成本和售价倒挂最高为1000元/吨以上,最低为450-460元/吨。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PVC产品为氯碱企业的产品之一,作为碱氯共存的考虑,如烧碱和氯气的综合盈利能超过PVC的亏损额,则企业仍有达满开车的可行性。
未来的2013年PVC行业仍需继续面对错综复杂的影响因素。首先,电石原材料已经不再是绝对的供大于求的低价时代,该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进程会不断深化,由于当前PVC行业并未达到完全的电石配套,故对企业采购自然带来影响。EDC和VCM则更多的受外围环境制约,进口议价权的提高并非一时可成;其次,下游制品中的型材及塑料管材行业和房地产息息相关,未来国家对地产行业的调控仍会继续,故对于整体需求是否顺利放大反而持保守态度者较多;再者,PVC期货对国内现货市场走向会带来很敏感的影响,2013年期、现两个市场的联系性更需考虑。
六、行业相关政策等引导和促进未来PVC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近几年,我国氯碱行业发展已由快速的规模扩张步入了调整时期。“十二五”是中国氯碱行业发展的关键转型期,需要全方位提升行业发展水平,推动我国多种氯碱及相关产品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在此过程中,国家和行业协会出台的多项关于PVC等领域的政策将对未来行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2012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能效领跑者发布制度”建立,合成氨、甲醇、磷酸二铵、硫酸、电石、烧碱、聚氯乙烯、纯碱、黄磷和轮胎等重点领域的成功经验,带动了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向前迈出新的一步。石化行业能效领跑者发布制度的建立标志着节能减排已经成为行业主流。建立行业能效领跑者制度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包括确定领跑者、制定政策措施以及选择提高能效的技术路线、节能技术与管理措施等。要不断完善行业能效领跑者制度,实现能效领跑者发布的常态化。
同时,2012年与节能减排相关的众多举措密集发布。这其中,以倡导“过程减排”的清洁生产更是得到了全面推进,伴随年底工信部发布的清洁生产示范企业推荐工作的序幕拉开,围绕“十二五”清洁生产所展开的工作已进入实质阶段。氯碱行业今后的清洁生产工作重点将主要集中在COD减排、氨氮减排、重金属汞的削减和减排上。
近年我国氯碱行业清洁生产工作成绩显著,烧碱和PVC的单位产品能耗及水耗呈现不同程度下降,废水中COD的减排也取得了较好成绩。特别是废石棉绒将因为2015年隔膜法烧碱的禁止生产,石棉绒的减排率到2015年将达到近95%,电石渣实现了100%的综合利用。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推进氯碱行业清洁生产工作,行业下一步环保工作的重点是:制定符合行业科学发展的政策、法规和标准等,加强相关政策宣贯力度,引导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强先进适用的环保和清洁生产技术研发、推广与应用工作,并向国家争取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提高环保和清洁生产水平;搭建好交流平台;强化清洁生产培训,促进清洁生产审核达标工作;进一步加强汞污染防治工作,按照既定的“减量化、无汞化”的指导路线,大力推广低汞触媒,加强无汞触媒研发,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汞公约谈判。
如需了解更多数据分析预测,请参阅《2013年中国聚氯乙烯行业研究报告》,详情可咨询010-64335599-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