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西州加大科技创新推动盐湖化工产业发展
更新日期:2010-11-15 编辑:氯碱网 |
在线收藏 |
|
自海西州实施《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规划》以来,全州围绕解决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工作,为推动盐湖化工企业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海西州加大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申报力度,青海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青海中信国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分别与2009年、2010年被确定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极大促进了盐湖化工产业的科技创新工作,为推动盐湖产业发展提供动力。
试点工作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人才为核心、技术为依托,进行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化、产业化研究及技术创新和技术集成研究,突破了关键共性技术,获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产业技术,实现盐湖资源高效持续开发。加大科研投入和产业链技术创新战略合作,努力创造条件承担国家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吸引社会力量聚集于盐湖化工事业,进一步推动企业生产创新能力。
通过举办“国内知名专家走进柴达木科技服务活动”,邀请中国石油大学等科研院校12名专家赴青海油田等9家企业开展服务活动。活动中,海西州与中国石油大学、西北矿冶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青海民族大学等7家科研院所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书。
通过专家科技服务,成功解决了高海拔低气压环境氯化钙生产技术开发、低浓度氯化钙溶液回转窑喷雾造球技术开发、优质氯化钙产业化技术开发等技术问题,有效改善了附加值和经济效益低的生产经营状况;针对锡铁山铅锌矿金回收率偏低问题,开展矿床分布情况、金捕收药剂选用、金富集走向选择等多个方面技术指导。
科技创新方面,完成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之一的《察尔汗盐湖固体钾矿溶解转化试验及工程化研究》,实现项目产业化发展,初步建成溶解固体钾矿产业化示范基地;完成盐湖钾肥生产中提高钾回收率关键技术研发,实现工艺回收率5%以上,年节约光卤石矿约100万吨,使企业在消耗同等原矿的基础上增加10多万吨产量,增值2亿多元;完成纯碱母液中氯化钙治理及无害化处理试验研究和硫酸镁锻烧制取氧化镁工艺小试研究;完成引进电解法生产金属镁原料氯化镁净化技术实验室探索研究;完成盐湖钾肥副产氯化钠精制技术研究,并正在进行技术成果转化。
重点项目方面,进行了青海盐湖集团10万吨氯化钾生产装置杂质硫酸钙旋流分离技术应用推广,开展了食品级/医用级高纯氯化钾生产技术开发探索试验,完成了16万吨氯化钠原盐精制技术研究以及示范工程配套10万吨离子膜烧碱工程设计,建设了中信国安科技公司东台、西台盐湖30万吨硫酸钾镁肥及锂镁产品项目,启动了西部镁业科技公司10万吨氢氧化镁装置建设,建成了万吨级从卤水中提取碳酸锂的示范装置,正在进行工艺优化研究。
通过资源特性、组合研究和对引进的天然气裂解制乙炔技术的消化吸收,结合天然气资源,实现氯化钾、氯化钠深加工,延伸了盐化工—天然气产业,在国内外首次实现盐湖资源与天然气资源的结合。今年,金属镁一体化项目的开工建设,标志着建设中国最大的盐化工基地迈出了崭新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