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 糊树脂 电石 | 烧碱 液氯 盐酸 原盐 | 甲烷氯化物 环氧氯丙烷 环氧丙烷 氯化石蜡 氯乙酸 ADC发泡剂 | 国际资讯
>> 您现在的位置:氯碱网 >> 新闻快报 >> 详情

河南石化业“十二五”将依托区位等优势快速发展

更新日期:2010-11-23  编辑:氯碱网   在线收藏
    谈到学习五中全会精神的感想时,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秘书长苏东表示:“五中全会指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认为中部更是这样。”苏东谈到,扩大内需,中部是个大市场,目前河南正在谋划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立志于在中部地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板块,这为河南石化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城镇化速度要加快,中原要承东转西肩负产业转移的重任,可以说石化市场的需求是很大的,前景是光明的。 
  但同时,苏东认为河南石化行业还要有充分的忧患意识。从国际上来说,国外公司以先进的技术、廉价的原材料,生产出高附加值、低成本的石化产品,随时打压国内产品,对河南这样一个开放程度不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的省份,其石化市场更加脆弱。从国内来说,资源的紧缺和价格的上涨,环境的制约,节能减排的压力,使一批批石化企业相继被淘汰,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严峻形势,必须高度重视。
  苏东向记者剖析了河南石化工业的现状。他指出,河南石化行业目前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产品大路货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这是最突出的。目前河南精甲醇年产能达500万吨左右,居全国第一,合成氨720万吨、烧碱170万吨、纯碱240万吨左右,都位居全国前列、中部第一。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投资和消费关系的失衡,大宗石化产品全部产能过剩,高科技精细化工产品比例少。科技创新大量依靠外部,尤其是基础科研力量薄弱,成为制约河南石化工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二是人才缺乏,导致创新落后。高素质人才急缺,技术人才、市场开发人才、管理人才都存在缺失现象。三是资源日益紧缺。河南虽说是资源总量相对丰富,但人均很少。
  苏东谈到,认清现状可以使头脑更加清晰,在“十二五”期间积极创造发展的机遇。河南具有区位优势,是中西部产业转移的最好“桥梁”,同时水资源相对西部较丰富,环境容量也比西部有优势,利用西部的资源,满足东部的市场,发展具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石化产业,应该成为河南优先考虑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河南将把石化产业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支撑产业,努力建设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石化基地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煤盐化工产业基地。苏东介绍说,河南石化产业的发展定位及重点任务:一是加快传统化肥行业技术改造,加快原料、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完善,重点发展氨加工产业链,发展大型尿素、联产三聚氰胺、甲胺及二甲基甲酰胺等产品,促进化肥行业向大规模、低成本、节能型方向发展。二是抢占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制高点,重点发展碳一化工产业链,重点在豫北、豫西、豫东等地区建设大型煤化工及深加工项目,发展甲醇制烯烃、乙二醇、聚甲醛、醋酸、醋酸乙烯等深加工产品。三是优化盐化工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盐碱化工产业链,建设平顶山漯河、焦作济源、濮阳和南阳四大盐化工基地,但是要控制大宗产品的产能总量,加快发展附加值高、需求大的氯碱深加工产品和耗氯产品。四是以重点企业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重点发展高端化工产品,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方面依托现有优势企业加强渗透发展。
  苏东说,目前河南省许多“十二五”建设项目已开始前期实施工作,比如心连心和晋开集团正在建设世界最先进的以煤为原料生产合成氨的生产线;河南煤化集团正在打造国内最大的高性能碳纤维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聚甲醛生产基地和全球最大的煤制乙二醇生产基地;多氟多以六氟磷酸锂项目为依托进军锂电产业,并加快向光伏产业发展;佰利联化学以氯氧化锆、二氧化锆为依托开发精细锆制品,实现由精细化工供应商向终端消费产品制造商的转变等。河南化工正向高端产业方向挺进,可望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脱胎换骨。
新闻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