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 糊树脂 电石 | 烧碱 液氯 盐酸 原盐 | 甲烷氯化物 环氧氯丙烷 环氧丙烷 氯化石蜡 氯乙酸 ADC发泡剂 | 国际资讯
>> 您现在的位置:氯碱网 >> 新闻快报 >> 详情

国企与民企互补“北元模式”助优势企业脱颖而出

更新日期:2010-12-1  编辑:氯碱网   在线收藏
    凭借储量丰富的煤炭、岩盐等资源,晋陕宁蒙高载能工业圈在过去六七年里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近年来,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并购内蒙古海吉氯碱公司、上海重工实业公司入主内蒙古乌海氯碱公司,带动了当地氯碱产业。但是,企业在不断刷新产能纪录的同时,也遇到了同质化发展及物流等方面的难题。
    11月10日,陕西北元化工集团有限公司100万吨/年聚氯乙烯(PVC)循环综合利用项目一期产品下线。2011年底,该项目全部竣工后,公司PVC年产量将达110万吨,年收入过百亿元。 
    目前仅在内蒙古乌海周边投资上百亿元、产能在60万吨/年以上的PVC企业就有4家,区域内竞争压力很大。未来的竞争将取决于产业链条的完善以及循环经济的运作状况。
     强强联合、大型国企的介入带来了充足的资金,也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高技术、高水平。通过选用意大利伍德迪诺拉离子膜电解槽、日本智索聚合技术、瑞士博特的蒸发装置、韩国三星的空压机等,该项目在工艺技术、装置、产品品质上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够破解国内产品同质化的问题,生产适应市场需要的多种型号高品质树脂。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通过在陕北设立产业关联的5家2级企业,使北元化工从原料供应到氯碱产品的深加工,形成了循环综合利用的产业园,最大程度地体现了项目的成本、规模、资源和技术等几大优势。
    过去,该公司10万吨/年PVC项目没有自给的盐、煤资源和电力、蒸汽能源,也没有自有的电石泥废渣转化水泥项目,因此优势并不明显。而100万吨/年PVC项目为循环综合利用项目,配套80万吨/年烧碱、240万吨/年水泥装置和4×60兆瓦抽背式热电机组,并配套盐业项目。项目自采卤水工艺采用循环用水化盐,PVC所产电石渣和热电所产粉煤灰用来生产水泥,热电为各装置区供应电力和蒸汽,相互之间实现物料循环利用。
     现在,企业若采购周边电石企业的电石,采购成本每吨比东部沿海低500元,年可降低成本7.5亿元;若采用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在陕北为北元配套直供的平价电石,成本节约更为显著。目前自备发电的完全成本为0.25元/千瓦时,而同类厂家用电约0.5元/千瓦时,年可节约电力成本7.5亿元。按自建盐矿计算,原盐成本每吨不足100元,年可节约成本3亿元。用废渣生产水泥,成本每吨不足100元,按目前每吨300元市场价计算,年可降低成本4.8亿元。仅此几项每年便可节省成本22.8亿元。
   同时,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将北元化工纳入了该集团成熟的大物流体系,解决了110万吨PVC产品的物流问题。
    
新闻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