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化工公司创新营销模式 化工新产品量价齐升
更新日期:2010-12-2 编辑:氯碱网 |
在线收藏 |
|
鲁西化工5万吨有机硅单体项目、6万吨甲烷氯化物、10万吨甲胺、8万吨三聚氰胺、5万吨氯化石蜡、20万吨离子膜烧碱等项目先后投入运行,化工新产品量价齐升,战略转型取得进展。
除了近期化工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之外,公司“产品跟着市场走”灵活的营销模式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鲁西化工在实施战略转型过程中,坚持先做市场,再做产品,把内功做到前头。
“一个项目怎么才算成功,项目顺利建好,安全投产,只能是成功了一半,产出高质量的产品,顺利卖出去,获得较好的效益,才能说项目最终是成功的。”公司的营销模式从董事长张金成对新上项目的评价标准中可见一斑。
作为以煤化工、盐化工以及氟硅化工为发展主线的鲁西化工,在发展下游产品时有众多选择,但公司并没有因此而盲目上马新项目。公司董秘蔡英强表示:“在上项目问题上,不光是看鲁西化工能干什么,更重要的是市场需要什么”。因此,在每个产品上马前,公司都要做大量的市场调研,保证所选择的产品具有前瞻性,投产即盈利。正因为此,公司一期上马6万吨甲烷氯化物装置,在今年3月投产后,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从3月开车以来的4000元/吨,一路上扬到目前7600元/吨,自开车以来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的生产达到产销平衡,共销售4万多吨,增加销售收入2亿多元。
市场盈利较好的产品肯定是众多生产企业所追求的,如何应对市场竞争,保证新产品具备最强的市场竞争力,也是鲁西化工在项目上马前就解决的课题。据悉,鲁西化工在新上马项目时坚持“三同时”原则,即项目开工建设、培训市场销售人员、储备市场客户同时进行。这样,随着产能的不断增加,在现有客户网络的基础上,公司就能不断扩大销售网络。
“与此同时,公司上马项目时立足成熟和具有市场潜力的产品,充分发挥公司自身的研发设计和装备制造以及化工管理的核心优势,定位同类产品的国内国际先进水平来争取规模优势,从而确保投放市场后竞争力最强。”蔡英强告诉记者。例如,新上马的三聚氰胺项目,公司充分发挥了集约化、一体化和园区化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势,减少了三聚氰胺的主要生产原料尿素的再熔融和运输环节,用管道直接输送在装置中循环吸收,可起到降低生产成本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