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巨化多个新建及技改项目推动“副翼”再次发力
更新日期:2011-3-28 编辑:氯碱网 |
在线收藏 |
|
“十二五”期间,巨化集团公司明确提出“主业‘四新’化、产业同心化”的产业定位。主业“四新”化即新材料、新能源、新环保、新用途,产业同心化即“一主”(突出氟化工材料核心主业地位),“两翼”(即加快发展生产性为主的服务业,包括物流商贸、公用配套、装备制造业、环保产业等为一翼;适度介入金融投资和资本运作领域为另一翼)。
“去年司压力容器的产值是5300万元;眼下这一块的生产任务安排到了5月份,订单超过6000万元。”3月15日,巨化工程公司负责人表示。今年元月启动、占地158亩的巨化装备制造业项目一期工程,投资1.5亿元,10月底有望形成占地10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去年12月对93亩老厂区整合改造工程,投入700万元,本月已经基本完成改造——两者将形成5亿元/年的产能,装备制造业这一巨化的“副翼”开始发力。
“副翼”发力离不开主业强势推动。据悉,巨化股份年产2万吨TFE及其下游产品建成后,将有力推动中国氟聚合物在国际上的竞争地位,改变我国高质量高品质的FEP、PTFE、HFC-125等产品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随着ODS(消耗臭氧物质)淘汰进程的日益紧迫,以及我国汽车工业、家用空调等需求的增长,新型氟致冷剂市场前景看好,年产3万吨ODS替代品技改项目,因其将四氯化碳(一种消耗臭氧物质)转化为非ODS物质,体现了公司在氟化工产业升级中的环保责任,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替代进口……
“新材料新用途上,巨化股份也在全力推进。”公司一位高管相告,阻燃性高、韧性强,低温热封、热收缩性、化学稳定性良好的PVDC材料广泛应用于肉制品、奶制品、化妆品、药品、军用品领域,因技术含量高,国内鲜有厂家能够生产,公司总投资1.98亿元、年产2.8万吨的新型材料项目建成后,除了能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外,还能改变产品主要依赖进口的格局。
主业能够保持强大的推动力,除了新项目,还离不开现有装置的提升改造,上个月18日发布的巨化股份公告中显示,巨化于上世纪90年代初建成的第一套甲烷氯化物装置,将投入29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计划今年四季度完成;继去年停产高能耗的隔膜烧碱装置后,今年上半年,巨化股份再次投入2980万元,对离子膜烧碱I期电解槽进行节能改造,计划上半年完成。仅此两项技改,年新增净利润可达1765万元。
为了加快氟化工这一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以规范和扶持,特别是3月中旬刚刚正式出台实施的《氟化氢行业准入标准》,由于严把氟化工最基础的原料氟化氢的生产准入关,对行业深远。“从长期看,国家通过控制开采和总量保护萤石资源、提高资源成本和行业进入门槛、限制萤石出口和推动国内萤石行业的整合,有利于资源向大型萤石企业或大型氟化工企业集中等政策措施,对巨化来说,有望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巨化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