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石化工业要加快战略转型 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
更新日期:2011-6-24 编辑:氯碱网 |
在线收藏 |
|
近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召开的“化学百年回顾与展望——‘国际化学年在中国’”报告会上指出,截至2010年底,我国石化工业已形成包括炼油基础化学原料、农药专用化学品、橡胶制品等50多个重要的子行业,共计有6万多种产品,总产值已达8.88万亿元,其中有40多种大宗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我国已成为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第二大国。
据预测,未来5年,我国石化行业总产值年均增长将达10%,到2015年可达到16万亿以上。
面临三大短板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史献平指出:“当前,资源短缺、技术落后、产业集中度过低成为中国石化工业面临的三大短板。”
据李勇武分析,从行业自身来看,资源短缺将成为长期制约石化工业发展的瓶颈,石油、天然橡胶、钾肥等对外依存度过高,能源消费量和三废排放量居全国工业部门的前列,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由于产业结构长期不合理,传统的原料产品产能过剩,将形成“十二五”期间特殊的矛盾:高端、高附加值、差异化的产品要大量依赖进口,产品供应将由整体数量短缺转化为结构性的过剩。由于行业基础性的研究和共性技术开发不足,企业科技开发投入少,原始创新能力较弱,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尚没有形成,成果转化率低,重大的工程装备仍以跟踪模仿为主。
另外,我国石化产业集中度总体偏低。据统计,当前我国民营石化企业数量占到全行业的86%,占全行业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2.5%。“企业过度过散,市场竞争力不强,整体呈现大而不强的特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迫使石化行业进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战略转型期。”李勇武说。
要主攻调整产业结构
正如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所言,未来化学的研究将更加注重绿色产品设计的理念。绿色化学不仅是对现有化工过程的改进和新过程的研究,还将注重经济、高效;不仅要创造可持续的化学产品,也需要变废为宝,从而促进化学化工生产方式的变革。
“‘十二五’期间要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石油化学工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李勇武说。他指出,要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保持行业经济平稳运行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技术设备和工艺的改造,促进传统产业的节能降耗,增强传统产业的竞争优势,并做好煤化工的完善,评估推广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同时要发展壮大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抢占未来的战略制高点。
目前看,在石化行业,“除加快推进低质原料包括煤矸石和煤泥的利用、液化气化工利用、高硫重质原油加工、先进煤气化技术的利用技术等之外,开发战略型新兴产业项目,如特种橡胶、工程塑料、树脂基复合材料,高性能增强纤维、新型建材、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和智能材料、超导材料,都是‘十二五’期间石化行业应该关注的课题。”史献平说。
除此之外,“调整产业结构还要统筹协调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基地建设,引导企业向化工园区集中,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产业布局。”李勇武说。
据介绍,目前我国石化产业在东部地区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石油化工积聚地,建立了以上海、宁波、惠州等为代表的石化产业园区,在西部地区建成甘肃兰州、广西北部湾等多个石化基地,并建成云贵鄂磷肥产业区和青海钾肥生产基地。
支持大企业做大做强 中小企业做精做专
根据石化联合会石化行业“十二五”发展思路和前景,要以培育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为重点,构建大中小协调的行业企业体系。一方面,要培育大型的企业和企业集团,通过并购,吸收上下游产权股权的拓展,进一步做大做强,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另一方面,要支持中小企业实施精品战略,要做特做精做专,通过质量和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并加快发展科学研究、勘探设计、工程建设、项目承包、物流仓储、软件开发等现代服务业,建立一批规范化、专业化的勘察、设计、工程、仓储、物流、信息服务企业,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水平。
李勇武指出,转变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方式,还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同时重点用于企业的节能管理,并把责任关怀HSE和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开展企业园区试点,减少和防止环境与安全事故。
预计到2015年全行业将突破80—100项关键技术,形成15个超过千亿资产规模的企业,以及500个行业的知名品牌和10个世界级的自主品牌,自主品牌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0%。行业万元生产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均比2010年下降15%,废水排放量、化工固体废弃物利用率和处置率将达90%,责任关怀在行业内普遍实施,安全生产事故多发易发的势头将得到根本性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