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铝山东公司氯碱厂三年来首次系统大修圆满结束
更新日期:2011-8-11 编辑:氯碱网 |
在线收藏 |
|
8月2日至5日,走进中铝山东氯碱厂,厂区比平时静了许多。但抬头望去,上至几十米高的预处理器罐顶,下至几米深的循环水池,到处是人头攒动的景象,这是氯碱厂三年来首次系统停车大修的主战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
早在一个月之前,氯碱厂就将这次大修准备工作提上工作日程,从班组、车间到分厂反复深入讨论大修方案,几经易稿。最终形成的大修方案足足有70页,125个检修项目,每个项目都包括了检修内容、安全措施、安全质量要点、环保措施等内容,甚至还有检修期间的天气预报。对施工最长节点——预处理器上排泥管道焊补更换进行24小时连续检修,将检修时间由最初的7天合理压缩为3天。根据检修方案,各车间纷纷开动脑筋,想方设法把能够提前准备的工作往前赶,提前拉好检修用电源、电线,将预制的弯头、管道等装置和备品备件运至现场做好标识,在不影响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做好待拆卸部位螺丝的松动工作。事实证明,精细的准备是成功的一半。
为了减少外委施工,锻炼自己的队伍,氯碱厂此次大修以全员自主检修为主。大家齐上阵,不管是机关管理人员、还是岗位操作工,都要参加检修。液化工到氯氢处理岗位拆装设备,电解工去帮一次盐水清理储罐,没有岗位分工,没有专业界限,只有团结协作。为了更好的利用人力资源,氯碱厂还成立了“换热器清洗”等几个专业小分队。在检运车间检修师傅带领下,几十个来自不同岗位的操作工共同完成了全厂7台换热器的清洗工作。正是日常生产中采取的虚拟检修班制度,实现了大修时的全员皆“兵”和“歇人,不歇活”的既定目标。
一场战役是由一个个小型攻坚战组织成的,层层落实的网络化指挥体现是施工管理艺术。比如“一期液化酸雾捕集器拆滤芯”项目由五人负责,其中包括一名外委施工队责任人和本岗位负责人,车间管理人员分片负责。各车间的所有检修任务最终由厂长张健亲自挂帅的大修组织与协调领导小组指挥。于此同步的安全环保领导小组和外委施工管理也采取类似的网络化管理。这张环环相扣的网,触及到每一个角落,实现所有检修过程和结果处在受控状态。
检修拆下大量的废旧阀门,以往这些设备就以废铁处理了。这次氯碱厂党委厂部积极响应公司“强化管理、优化指标、堵塞漏洞、成本再降100元”号召。安排专人负责旧阀门回收,成立专业队伍对旧阀门进行维修再利用。
经过全员的努力奋战,最初计划用时7天的大修仅用了58小时就圆满结束,实现装置一次开车成功,节约停车效益损失近百万元。大修一结束,分厂就安排生产机动科等5个部门围绕项目负责人履职情况、安全与环保工作等7个专项总结装置大修的得与失,并计划于8月中旬组织专题管理发展研讨会集体学习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