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 糊树脂 电石 | 烧碱 液氯 盐酸 原盐 | 甲烷氯化物 环氧氯丙烷 环氧丙烷 氯化石蜡 氯乙酸 ADC发泡剂 | 国际资讯
>> 您现在的位置:氯碱网 >> 新闻快报 >> 详情

湖南省石化产业“十一五”时期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更新日期:2011-8-31  编辑:氯碱网   在线收藏
    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日前印发《湖南省石化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据悉,“十一五”期间,湖南省石化产业全面实施优势带动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合理有效利用资源,加大技术改造、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投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大幅提升。2010年,全行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分别为2008亿元、1959亿元、600亿元,年均分别递增26.3%、27.1%和27.2%;实现利税200亿元,其中利润68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4.55倍和17倍;完成出口交货值109亿元。

  二是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迅速,重点产品位居全国前列。在全国位居前列的重点化工产品有锂系聚合物(全国排名第1)、己内酰胺(全国排名第1)、双氧水(全国排名第4)、环氧树脂(全国排名第5)、涂料(全国排名第8)、催化剂、农药原药、橡胶机械以及部分无机盐和精细化工产品等。名优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为:锂系聚合物近40%、己内酰胺32%、环己酮20%、环氧树脂15%、炼油催化剂27%。

  三是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了岳阳石油化工产业集群、长沙(湘潭)精细化工产业集群、衡阳(常德、郴州)盐化工产业集群、株洲(娄底、怀化)基础化工产业集群四大产业集群。特别是岳阳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在我省石化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集群优势非常明显,2010年集群实现工业总产值758亿元、工业增加值214亿,分别占全省石化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的38%和36%;集群的龙头企业长炼、巴陵公司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95亿元、218亿元。岳阳云溪工业园、衡阳松木工业园、临湘儒溪农化工业园、湖南(宁乡)塑胶工业园、海利常德基地、辰溪110万吨电石基地等化工园区和岳阳民爆器材产业园、株洲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园等化工关联园区(基地)初具规模,特别是岳阳云溪工业园区依托中石化在湘龙头石化企业优势,逐步形成较完整的石油化工产业链,成为国家化工新材料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进入全省“十二五”期间重点打造的“千亿园区”之列。

  四是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截止2010年底,湖南省石化产业领域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国家级基地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9个。“十一五”期间,湖南省石化产业领域申请国家专利7915项,其中发明专利4074项,实用新型专利2314项,外观设计专利572项;共完成科技成果1000余项,其中200多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全省石化行业先后有5位同志获湖南省“光召科技奖励”(原科技兴湘奖)。

  五是节能减排成效明显,生态环境逐步优化。2010年全省石化产业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09年下降11.9%,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砷、镉排放总量分别削减5.82%、1.26%、14.7%和33.4%,“三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0%。“十一五”期间,全行业共获得国家和地方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奖励资金达3亿元;10家石化企业列入国家“千家节能目标考核企业”,并全部完成或超额完成各自的“十一五”节能考核目标。

  “十二五”期间,湖南石化产业将按照“大企引领、集约发展、突出重点、合理布局、优势互补、相互协作”的原则,充分发挥岳阳炼化一体化龙头项目和湖南盐(氟、硅)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强化企业自主创新,推进重大化工项目建设,做大做强一批核心(骨干)企业和主导化工园区(基地),加快实施“94212”战略,即以炼化一体化和盐(氟、硅)资源优势为龙头和出发点,大力发展石油化工、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盐(氟、硅)化工、支农化工、现代煤化工、新能源化工、化工装备、化工物流9大产业,建成一批现代化企业,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工业园区(基地),实现到2015年全省石化产业现价工业总产值4200亿,整体实力进入全国12强,将湖南打造成为中部地区领先的石化工业基地。
新闻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