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 糊树脂 电石 | 烧碱 液氯 盐酸 原盐 | 甲烷氯化物 环氧氯丙烷 环氧丙烷 氯化石蜡 氯乙酸 ADC发泡剂 | 国际资讯
>> 您现在的位置:氯碱网 >> 新闻快报 >> 详情

南磷集团不断加大创新力度 坚持发展循环经济产业

更新日期:2011-9-15  编辑:氯碱网   在线收藏
    云南南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65.7亿元的营业收入,荣登2011云南企业100强排序第十八位。当下的云南南磷集团,已发展成为一个以能源、氯碱化工、精细化工及磷产品深加工为核心产业,集研发、生产、经营、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化工产业集团公司,拥有员工3000余人,23家子公司。
  产业创新: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
  2005年,南磷集团决策者们认识到集团的主要产品黄磷作为“两高一资”产品,国家的管控将越来越严格,企业要可持续发展,根本出路是发展循环经济。
  经过深入的调查,南磷集团在把握化工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作出了发展磷化工下延精细化及氯碱化工相关多元的战略决策,投资建设30万吨/年PVC树脂及配套原料烧碱项目,2007年第一条13万吨/年PVC树脂及配套原料10万吨/年烧碱生产线顺利投产,成为南磷集团产业结构调整新的里程碑。
  同时,南磷集团把氯碱化工和磷化工结合起来,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构建了氯碱化工精细化工磷、碱产品深加工能源动力及绿色建材等循环一体的产业集群发展框架。至此,南磷集团建立了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
  南磷集团将磷化工与氯碱化工结合起来,以环境保护为基点,氯碱化工、磷化工及精细化工各产业相互支撑,形成了“劣质煤热电电解烧碱聚氯乙烯磷系列产品工业废渣制水泥”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了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科技创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南磷集团以科技突破来推动循环经济建设与发展,优化升级产业结构。重点是清洁生产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资源回收和再循环技术、资源重复利用和替代技术、化工新材料开发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等,逐步建立企业科技创新机制和化工新材料发展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通过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如通过引进和自主创新,将传统黄磷电炉的“三相三根电极”改为现在的“三相六根电极”,使电炉各项消耗指标大幅下降,主要能耗指标电耗平均由原来的13200kwh/吨降到12600kwh/吨以内,每年可节电960万度,折合标准煤1180吨;聚氯乙烯装置电石水解过程中,电石渣上清液经沉降冷却降温处理后,再返回乙炔发生系统循环利用,达到每年减少污水排放量270万吨,减少排污费以0.05元/吨计,节约清洁水以0.18元/吨计,则每年可节约成本62.1万元……通过多项工艺技术的实施,既可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又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不仅保护了环境,同时由于资源消耗量的降低,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是依靠新技术产业化,加强资源循环综合利用。如氯乙烯工序在对过量氯化氢的处理中,采用组合式吸收解析工艺,解析出的氯化氢气体送入混合脱水工序后循环利用,每年可回收氯化氢气体5500吨,按每吨氯化氢1000元计,可节约氯化氢成本550万元。不仅解决了废酸浓度低杂质高难以销售的问题,而且从源头上解决了传统工艺中大量稀酸对环境的污染。
  三是实施产业组合,变废弃物为再生资源,达到资源再生利用。如公司10万吨/年电石装置选用全密闭大型电石炉,电石炉气经过处理之后,用于气烧窑生产石灰,按每吨电石副产炉气约400Nm3,其温度400~600℃,热值相当于150公斤标准煤。利用电石炉气生产石灰,相当于节约标煤15000吨/年。同时配套先进的布袋除尘技术,回收的石灰粉用于水泥装置,替代商品石灰循环利用,各种废弃物“吃干榨净”。电石装置电炉电耗稳定在3200KWoh/吨以下,实现了电石行业的低耗清洁生产。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使废弃物最大限度地转化为资源,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不仅彻底解决了工业废渣的运输堆放及二次污染问题,创造了巨大的环保效益,还为南磷赢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南磷集团依靠不断创新,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在化工产业循环经济高效发展的必由之路上。
新闻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