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石化电石厂优化生产工艺 实现技术节能降耗
更新日期:2011-9-22 编辑:氯碱网 |
在线收藏 |
|
近日,在吉林市召开的“讲爱岗敬业、比技术创新”活动表彰大会上,吉林石化电石厂助理工程师邹育刚组织实施的《离心式冷水机组R11更换为环保型R123制冷剂技术改造》项目获得了一等奖。这个项目的成功改造,不仅可节省更换新机组费用900余万元,而且彻底解决了R11可能发现泄漏而消耗臭氧层的环保隐患。
吉林石化电石厂是“一五”时期建成投产的老厂,生产工艺落后、技术设备陈旧是这个厂较显著的特点。为了使老厂永葆青春,这个厂针对工厂个别装置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公用工程配置不合理、能耗较高等亟待解决的生产难题,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开展持续不断的技术攻关和技术改造,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乙醛装置是这个厂1982年建成投产的装置,随着投运时间长,系统出现老化现象,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副反应增多,影响生产平稳运行,导致成本居高不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厂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展开专项攻关。通过长时间的研究摸索,技术人员制定触媒调整方案,采取“日常加酸与强加盐酸相结合”的方法,并根据情况强化“再生系统循环”操作,要求操作人员及时根据触媒状态进行相应反应操作。通过采取这一措施,不仅减少了放空量,而且乙烯置换损失明显减少,乙烯消耗大幅度降低,每年节约资金近300万元。
在开展攻关活动中,这个厂始终将活动重点放在节能降耗和挖潜增效上,按照产品结构优化、资源优化、生产优化、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目标,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合力攻关解难题。过去,这个厂生产用中低压蒸汽由于输送路线不合理,线损浪费严重。高级工程师龙永祯经过认真分析、比对厂内公用工程现状及各装置对中低压蒸汽的需求量,向工厂建议优化调整中低压蒸汽线路输送走向,拆除1100米管线,实现厂内装置公用工程最优化,大大降低了中低压蒸汽线路维护费和蒸汽线损,每年可节约支出1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