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 糊树脂 电石 | 烧碱 液氯 盐酸 原盐 | 甲烷氯化物 环氧氯丙烷 环氧丙烷 氯化石蜡 氯乙酸 ADC发泡剂 | 国际资讯
>> 您现在的位置:氯碱网 >> 新闻快报 >> 详情

山西寻找“特殊地带” 五措施提振煤炭经济

更新日期:2008-11-4  编辑:氯碱网   在线收藏

    近日,山西省副省长牛仁亮在第三届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世界金融危机形势下,作为能源大省的山西省将在投资领域寻找一个“特殊地带”,来应对动荡的国际经济形势。而这一“特殊地带”就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依靠内需拉动经济。牛仁亮表示,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经济增长趋缓。山西所选择的“特殊地带”也应该是中国经济下一步的出路之一。
    他介绍,山西省煤炭储量占全国总量的三成,产量占1/4,净调出量占3/4,出口量占七成以上,承担着给全球、全国提供原材料的重任。如今全球经济下滑,煤炭、焦炭需求毫无疑问会减少。山西以煤为原料的拳头产品,如焦炭、电石、合成橡胶等传统产业明显地受到影响,最近焦炭的价格已经下跌,跌幅达到了20%,而且还有再降的趋势。
    但牛仁亮同时也指出,虽然这场金融危机正在对全球经济造成重创,实体经济减速,但是依然是危机与机遇并存。能源需求低迷状况对山西省调整能源结构,加快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大内需,解决在经济高速增长、能源供应紧张时期无法解决的产业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无疑是天赐良机。业内人士也分析认为,在金融危机还在继续蔓延之时,考虑到震荡后期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像山西这种能源大省可趁此机会,通过增加对大中型煤矿建设的投入,提高煤矿机械化、信息化水平,彻底扭转煤炭行业“多、小、散、乱”的格局,规划发展下游煤化工产业,这无论对拉动内需,还是彻底解决煤炭安全生产与生态环保问题都是非常有益的。为此,从事煤炭资源发展战略研究的专家指出,近期内山西可从以下五方面着手,全力调整煤炭产业结构,优化煤化工产业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一是实施煤炭企业重组整合,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煤炭业重新“洗牌”。为此,山西省提出,到2010年底,在产能不增加的前提下,将矿井再压减50%以上,控制在1500座以内,企业规模提高到300万吨/年以上,形成2-3个年生产能力上亿吨的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3-5个年生产能力在5000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使大集团控股经营的煤矿产量占到全省总产量的75%。
    二是按照主业突出、多元并举的思路,延伸产业链条,重点发展煤化工,用循环经济理念提升煤炭产业,提高全省煤化工企业驾驭市场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加大“3132工程”的建设推进力度,保证81个规划建设的重点非煤项目按期开工、如期建成投产。围绕“肥、醇、炔、苯、油”五条主线,形成化肥、甲醇、氯碱、合成材料、无机盐、橡胶加工、精细化工等以煤化工原料为主体的化学工业体系。
    三是煤炭和焦炭企业跨行联合,一些大型煤矿企业可以合资、收购、联合等方式与化工企业“联姻”,利用自身资源优势转向煤化工产业,实现“十一五”末山西煤炭行业非煤产业销售收入1000亿元的目标。
    四是依托山西煤炭资源优势,展开广泛的国际间合作,将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技术引进来。依托能源禀赋,展开国际间的资本运作,进行全球性的融资以求获取更多的财富支持,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清洁能源和化工产业。以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通过能源多元化、生产技术合理化和终端利用效率最大化,实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
    五是充分发挥煤层气资源优势。全国煤层气的储藏量是30万亿立方米,山西省占到1/3,达10万亿立方米。目前山西正在和中石油、中海油这些大型的公司推进煤层气的开发,3-5年内,山西省将建立一条相当于西气东输规模的煤层气运输管道,年输煤层气120亿立方米。 
新闻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