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马氯碱股份公司完善工艺设计严抓氯气安全管理
更新日期:2012-3-21 来源:中国平煤神马报 作者:张建超 |
在线收藏 |
|
氯气、氢气、乙炔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在氯碱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其安全可靠性如何,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3月16日上午,记者走进管道纵横交错的氯碱股份公司生产现场,重点了解了氯气的安全防护措施。
“公司在工艺技术方面有哪些安全防护措施?”走在去生产现场的路上,记者问该公司生产处副处长李红献。
“我们把确保安全生产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提前完善工艺设计,为安全事故层层设关,为‘猛虎’定制‘牢笼’。”李红献说。
第一关:氯气压力总管调节阀
在烧碱一厂电解工段三楼平台,李红献指着管道上两个八磅暖水瓶模样的装置说,烧碱一厂在生产烧碱产品的过程中,会产生氯气和氢气,这两个装置可以自动对氯气和氢气的压差进行调整,把压差控制在工艺标准范围内。记者翻看了防护装置标志牌,上面有“氯气压力总管调节阀”几个字。
在电解工段控制室,值班的电解主控岗位班长赵玉团通过电脑向记者介绍烧碱一厂生产工艺。他说,2006年7月,公司设计安装了氯气压力总管调节阀,为氯气安全设置了第一道关卡,以预防氯气和氢气压差超出工艺标准而造成氯气中氢气量过高引发的爆炸事故。
第二关:压力平衡阀
记者沿着氯气管线的延伸方向,走到氯氢厂盐酸工段。在氯气分配台前,李红献停下脚步,拿起一块写着压力平衡阀的装置标志牌告诉记者,该装置是确保氯气安全的第二道关卡。
正在现场巡查的盐酸岗位班长杨彦方介绍说,2009年以前,进入合成炉子的氯气流量由人工操作,稳定性和精确性差,操作人员稍有失误,就有可能造成合成炉中氯化氢纯度过低,或合成炉中氯气量过大,导致下道工序氯乙烯合成装置的氯乙烯转化率低,造成氯气和乙炔发生化学反应而爆炸。他说,压力平衡阀对进入合成炉的氯气流量进行自动控制,关上了发生涉及氯气事故的大门。
第三关:事故氯装置
李红献带着记者来到距压力平衡阀装置东侧约50米的位置。记者看到,在二楼平台上,并排耸立着三个直径2.5米,高14米的钢罐。李红献说,这是应对氯气泄漏的应急系统,叫事故氯装置。
李红献说,一旦在液氯包装等岗位发生氯气溢出事故,或者因供电异常、发生意外事故导致停车,事故氯装置就会全部吸收溢出的氯气和生产系统中余留的氯气。经过技术改造,事故氯装置具备二次处理能力,第一次就可以吸收氯气余留量的80%以上,第二次庞大的吸收能力确保处理的完全性。
接着,记者观看了可以有效稀释泄漏氯气浓度的水喷淋设施和遍布生产区域的100多套有毒有害气体自动监控、报警装置。氯氢厂液氯岗位班长董晓雷指着旁边的一个报警装置说,在人的嗅觉感受不到的浓度范围内,报警装置就会发出预警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