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危险化学品行业安全形势总体稳定逐年好转
更新日期:2012-4-26 来源:安监总局 编辑:氯碱网 |
在线收藏 |
|
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多次听取工作汇报。秦光荣书记在检查云天化国际富瑞分公司安全生产工作时指出:“所有发展首先必须确保安全发展、所有投入首先必须保证安全投入、所有责任首先必须落实安全责任”。各级各部门加强领导,突出重点,落实责任,多措并举强化危化品安全监管,危险化学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逐年好转。
一是政府重视强推进。省政府将危化品安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考虑,协调发展,大力推行化工园区建设和化工企业“出城入园”,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指导性文件,并将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情况列为年度政府综合考核内容之一。
二是源头控制严监管。为把好行政许可关,提出了许可要为调结构、转方式服务,强调对不符合产业政策、没有经过现场审查、存在重大隐患特别是周边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要求,安全生产条件没有保障的企业一律不予换发安全生产许可证,同时强调所有新、改、扩建项目必须遵守“三同时”制度。目前全省已取得危化品安全生产许可证企业602家,已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企业3933家,生产和经营企业取证率均达到100%。另外,通过不断加强危险化学品登记情况监督检查,已初步建立了危险化学品登记制度,登记率已达到100%,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和应急救援提供了基础信息与数据。
三是健全制度促落实。近年来,通过实践,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建立健全《云南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工作规则》、《云南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办公室工作方案》,定期组织召开会议,及时协调解决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加大部门联合执法力度。
制定了重点监控和挂钩联系制度,根据危险化学品企业分布状况,划出重点监控州(市)和县(市、区)。确定挂钩联系企业,与安全监管部门签订《挂钩联系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承诺书》,促进政府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立足“治大隐患、防大事故”,制定了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使隐患排查治理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建立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登记报告、分级治理、动态分析、整改销号制度,对排查出的重大事故隐患,省、市、县三级安全监管部门实行分级建档、分级督办。制定了警示约谈制度,对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企业召开事故现场警示会。省安委会对超半年和年度控制指标的州(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进行约谈,省安委办对发生较大以上事故、重大隐患整改不力、存在非法和严重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的省属企业负责人进行约谈,认真分析原因、汲取教训,推动工作。四是综合整治除隐患。近几年,我们一年突出一个重点,不断深化专项整治,强力推进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先后组织开展了全省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车辆专项整治,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大吨小标”、“大罐小车”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面推进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对未按规定办理的企业不得申报标准化企业或考核不予通过,目前全省已有131户生产企业取得安全标准化证书,其中二级企业32户、三级企业99户,2012年内所有危险化学品企业将达到标准化三级以上水平的目标;积极开展化工企业技术升级改造,对我省涉及电解工艺(氯碱)、合成氨工艺等8种危险化工工艺的45户化工生产企业部署开展自动化改造,促使企业淘汰落后工艺,在首批开展自动化改造的28户涉氯、涉氨企业中已有云南天安化工有限公司等11户企业完成改造工作任务,云南盐化天塑分公司等5户企业已完成转产、搬迁、关闭,文山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7户企业已取得政府相关部门立项批文,正实施或准备转产、搬迁,昆明神农汇丰化肥有限公司等5户企业自动化改造工作已接近完成。五是事前预防抓应急。
为汲取2008年文山富宁高速公路“6.7”粗酚翻车泄漏等事故教训,省政府安排专项资金3680万元,建设集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控和应急救援指挥为一体的信息系统。依托省内大型化工企业组建了3支省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安排3000万元资金,在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集中和主要的进出省通道上建立了7个省级应急救援物资仓库,凡是有重大危险源的企业都储备了相应的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相继为安全监管人员配备了空气呼吸器、压缩空气充气泵、摩尔探测仪、高强度重型防化服、便携式多功能射线测量仪等一批监管装备。同时狠抓应急预案管理,把应急预案作为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的前置条件,没有应急预案或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再核发安全生产许可证。为提高全省危险化学品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监管能力,从2007年开始,每年至少组织一期危险化学品监管业务人员工作座谈会或专题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