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效指南 石化企业准入易“先进”难
日期:2014-12-24 来源:中国化工报 编辑:氯碱网 |
在线收藏 |
|
近日,工信部发布《全国工业能效指南(2014年版)》,首次系统地梳理归纳了钢铁、有色、石油、化工、建材、电力等六大重点耗能行业的能效水平和节能标准,给出了各项指标的限定值、准入值、先进值、标杆值等。石化业内人士认为,《指南》的出台意味着中国式顶层设计能源革命的开始,为今后的工业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产能树立了标尺,业内企业应对照各个层级的要求,先求达标,再求先进,后做标杆。
中国石化联合会副秘书长、产业发展部主任孙伟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石化行业来看,《指南》中的限定值和准入值指标是比较宽松的,业内多数企业达标都不成问题。但这仅仅是企业能效达标的及格线,而且这条及格线也是动态变化的,今后必然会逐步提高。因此,业内企业决不能以为现在“准入”了就高枕无忧,而应该有更高的追求,要瞄准标杆值不断比学赶超。
现在通用节能技术的普及使得行业挖潜空间越来越小,行业节能降耗更需要做细活,啃硬骨头。目前石化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呈现下降态势,但高能耗产业产量却不断增长,并且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企业增加必要的环保设备又不得不增加能耗,行业节能减排降耗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要达到先进、标杆水平不容易。
山西省焦炭集团政策研究室负责人苏亚杰认为,《指南》是中国式顶层设计能源革命的开端。今后一段时间各级政府会按照《指南》与企业对标,并以此为据考核工业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以达到工业结构调整、保护资源环境和节能减排的目的。
对比发现,《指南》中炼油、乙烯、合成氨、烧碱等主要石化耗能产品的能效标杆值与2013年度石化行业能效领跑者活动的指标基本相当,电石、黄磷标准则略有提高。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与能源政策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节能政策的收紧对于石化行业长期利好,但目前来看,行业已进入微利时代,随着节能环保要求逐渐提高,企业必须不断增加投入,压力会越来越大,最近油价下跌更让一些企业雪上加霜。希望有关部门制定执行政策时考虑企业的压力,给予相应的缓冲空间和帮扶措施。
新闻链接
《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业能效概况、行业和地区工业能效概况、重点行业产品和工序能效、高耗能设备(终端用能产品)能效等四个方面。
其中,重点行业产品和工序能效主要收集整理了重点用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限定值、准入值和先进值,并汇编了行业能效标杆指标、行业平均指标和国际先进指标,以指导各行业开展工业能效对标达标等工作。
煤制烯烃中,煤制“双烯”的单位产品能耗为4500、4000、3700、3500千克标准煤/吨;煤制丙烯单位产品能耗为6000、5500、5200、5000千克标准煤/吨。
烧碱生产企业离子膜法烧碱≥30%的吨烧碱综合能耗分别为375、315、315、292千克标准煤/吨,单位电解交流电耗分别为2470、2340、2250、2113.6千瓦时/吨。
电石行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的国标限定值、准入值、先进值、行业标杆企业参考值分别为1.2、1.1、1.05、0.823吨标准煤/吨;单位产品电炉电耗的国标限定值、准入值、先进值分别为3400、3250、3050千瓦时/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