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实华化工老厂新迁 助力企业实现长远健康发展
更新日期:2012-5-22 来源:德州新闻网 通讯员:方志勇 李冬英 |
在线收藏 |
|
5月7日,德州实华化工有限公司烧碱车间的柴亚洲将车间所有阀门关掉,运行了41年的老厂区正式结束了它的使命。而位于德城区天衢工业园内的新园区,正呈现出勃勃生机:第一批PVC树脂产品包装下线,且全部为优级品;年产24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电解部分开车,产出优质离子膜烧碱和液氯、盐酸产品……借力央企,实华迎来了发展的第二个春天。
一个思路带活一个园区
先进的中央控制系统、高高耸立的炉塔、严格的功能分区……走进实华化工新园区,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 “我们一期工程投入26亿元,到‘十二五’末,将建成百亿级园区。届时,年销售额达到100亿元。 ”该公司总工程师颜景河说。
德州实华化工有限公司原为德州石油化工厂,1971年建厂。近几年,产量和经济效益迅速增长,连续多年上缴利税过亿元。但由于城市的不断发展,厂区已成为城市中心区域,被住宅楼包围,很多重大项目因安全卫生防护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而不得不搁浅。这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搬迁势在必行。 “新厂址选在哪儿、巨额搬迁资金哪里来、昂贵的生产设备怎样购进,这些不仅让实华进退两难,政府也深感头痛。”企业负责同志说。
在这种背景下,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提出了一个思路,即通过对接央企,破解资金难题,实现企业做大做强。通过积极沟通,德州石油化工厂与中国化工集团合作有了实质性进展,并于2007年成为中化旗下的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在德城区天衢工业园建设中国昊华总公司的盐化工生产基地。
一次对接擦亮一个品牌
“央企是全国企业的旗舰,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技术、资金、管理、人才等方面,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颜景河说。昊华总公司为实华新园区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持,项目建设的资金担保、贷款大多由总公司协助办理。
按照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建设原则,新园区新上了国际最先进的膜极距离子膜电解槽、德国氯压缩输送设备,引进日本PVC树脂生产工艺等先进技术。有了昊华这座靠山,新园区设备招标中,实际资金比预算节省近6500万元。
技术的对接更是给企业发展带来无穷活力,通过技术改造,实华的乙炔受率显著提高,一年节约700万元,并被评为中国化工优秀项目。技术接轨后,不但降低了能耗,还能更好地生产不同规格、不同特性的产品。新园区完全淘汰落后工艺,其中离子膜膜极距烧碱工程,获得中央财政2847万元的资金支持。
“以前,老工艺生产的隔膜碱杂质多,很多化纤行业都无法使用,现在生产的离子膜烧碱能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不但产品附加值显著提高,而且凭借‘国字号’的招牌,客户抢着来订货。 ”谈起供求关系的转变,该公司办公室主任武书瀛说。
一个项目带动一个链条
截至目前,该公司一期年产24万吨离子膜烧碱、30万吨PVC树脂项目已全部开车贯通,且产品质量优异。按照发展高附加值产品、节能环保的路线,二期项目计划着重发展原料多元化的耗氯、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特色产品,延长产业链,增强市场竞争力。
借助与央企的合作,实华不但盘活了自己的一盘棋,整个天衢工业园内的相关产业也得以带动。利用本地区丰富的秸秆原料,实华在一期项目中计划建设生物质能热电联产项目,以当地大量秸秆做燃料,发电送热,不仅满足企业自身需要,还能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能源。
为解决PVC树脂生产中产生的大量电石渣污染和占地的问题,实华与晶华大坝集团签订协议,合作利用电石渣生产水泥。既可节约水泥生产所用的天然石灰石资源,降低水泥成本,又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废物堆存造成的污染,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