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6-11 来源:中国广播网 编辑:氯碱网 | 在线收藏 |
---|
近年来,乌海市委、市政府立足区域发展实际,转方式,调结构,以“加减法”求解工业转型方程,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
“减”就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就是积极引进产业层次高的循环经济项目。
“十一五”以来,乌海市坚持“上大关小、扶优汰劣”原则,共关停、取缔了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小企业1560户,淘汰小火电机组31万千瓦、水泥产能119万吨、炼铁及球团产能165万吨,仅2009年就关停60万吨以下无脱硫设施的焦化企业16户,淘汰落后焦炭产能425万吨,涉及固定资产30多亿元。
污染物减排效果立竿见影,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1年中心城区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295天,比2005年的87天增加208天。
在运用“减”法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乌海市更加注重运用“加”法,积极引进、实施更多产业层次高的循环经济项目,促进产业升级、产业多元。
短短几年时间,全市60万吨以下无脱硫设施的焦化企业全部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全市已建成和在建的百万吨级煤焦化项目达到15个,焦炭产能达1600万吨,成为全国重要的煤焦化基地,未来几年,以乌海市为中心的自治区“小三角”区域中心将形成约3000万吨的生产能力。
乌海市环保局副局长温久川说:“ 咱们地区要上百万吨焦化,上大的必须关小的,小的淘汰不了,环境容量就腾不出来,环境容量就腾不出来,大的就没有环境容量,大的(项目)你就上不来。”
与煤焦化产业一路高歌猛进的还有氯碱化工产业,目前产能达到120万吨,加上正在实施的项目,未来2年全市PVC产能将达300万吨左右,将成为我国重要的氯碱化工产业基地和PVC下游产品加工聚集地。
依托资源,更要超越资源。乌海集中力量壮大煤焦化、氯碱化工两大支柱产业,并加快建设自治区西部精细化工城。与此同时,乌海市未雨绸缪,积极探索资源型城市突围新路,、陕汽重卡、隆兴佰鸿LED照明设备、恒业成有机硅等一批非资源型项目正有序实施。
在今年全市确定的68项工业重点项目中,非资源型及产业延伸项目55项,占81%,这些都为工业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