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2-5 来源:中国化工报 编辑:氯碱网 | 在线收藏 |
---|
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克服了下行压力,基本实现了稳中有进的总体目标。展望2015年,尽管稳增长、调结构的任务很重,面临的困难很多,但机遇和有利条件也不少。
一、2014年行业经济运行回顾
(一)2014年行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9134家,行业增加值增幅8.3%,比上年回落1个百分点;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4.06万亿元,增长5.4%;利润总额7911.1亿元,比上年下降8.1%,分别占全国规模工业主营收入和利润总额的12.8%和12.2%。上缴税金9849.5亿元,增长8.6%,占全国规模工业税金总额的20.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3万亿元,增长10.7%,占全国工业投资总额的11.4 %。资产总计11.49万亿元,增长8.0%。进出口贸易总额6754.8亿美元,增长3.8%,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5.7%;逆差2819.8亿美元,比上年缩小2.8%。
2014年,全国石油天然气总产量3.21亿吨(油当量),增长2.7%;主要化学品总产量增幅约6.3%。
1.石油天然气开采业
2014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规模以上企业288家,累计增加值增幅2.2%;主营收入1.36万亿元,比上年下降0.3%;利润总额3217.8亿元,下降12.4%;上缴税金2678.5亿元,增长15.5%;资产总计2.32万亿元,增幅6.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23.0亿元,增长5.7%.
全年原油产量2.10亿吨,比上年增长0.6%;天然气产量1234.1亿立方米,增幅6.9%。
2.石油加工业
2014年,原油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1368家,累计增加值增幅5.7%;主营收入3.5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0.7%;利润总额122.1亿元,下降69.1%;上缴税金4276.7亿元,增长4.3%;资产总计1.62万亿元,增幅1.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72.3亿元,增长15.7%。
全年原油加工量5.03亿吨,增长5.3%;成品油产量(汽、煤、柴油合计)3.17亿吨,增长7.1%,其中,柴油产量1.76亿吨,增长2.4%。
3.化学工业
2014年,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5981家,累计增加值增幅10.4%;主营收入8.7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2%;利润总额4272.0亿元,增长0.1%;上缴税金2740.5亿元,增长8.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6万亿元,增长10.5%;资产总计7.14万亿元,增幅10.0%;进出口贸易总额3485.9美元,增长5.2%,其中出口1621.0亿美元,增幅11.1%。
2014年,全国乙烯产量1704.4万吨,比上年增长7.6%;甲醇产量3740.7万吨,增幅26.2%;硫酸产量8846.3万吨,增长6.8%;烧碱产量3180.2万吨,增长7.7%;化学试剂产量1716.1万吨,增幅5.0%;合成树脂产量6950.7万吨,增长10.3%;轮胎外胎产量11.14亿条,增长6.3%;化肥产量(折纯)6933.7万吨,下降0.7%。
4.专用设备制造业
2014年,专用设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1497家,实现主营收入4311.3亿元,比上年增长7.7%;利润总额299.3亿元,增幅8.7%;上缴税金153.9亿元,增长15.0%;资产总计4102.5亿元,增幅12.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45.1亿元,增长21.7%。
全年生产石油钻井设备24.4万台(套),比上年下降5.0%;炼化专用设备241.3万吨,增长4.0%。
5.区域行业经济
2014年,东部11省市主营业务收入9.2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3%,占全国行业收入比重65.8%。中部8省主营收入2.51万亿元,增幅5.6%,占比17.8%。西部12省市区主营收入2.30万亿元,增长5.4%,占比16.4%。区域间收入增速大体同步,占比保持基本稳定。
2014年,东部地区实现利润总额4742.2亿元,比上年下降4.5%,占全国行业利润总额的59.9%。中部地区利润总额1504.3亿元,下降3.8%,占比19.0%。西部利润总额1664.6亿元,降幅20.0%,占比21.1%。总的看,区域效益下降,但走势分化。中、东部地区利润降幅较小,西部地区降幅较大,东、西部效益差距有扩大趋势。
2014年,东部地区投资1.1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占全国行业投资总额的50.3%;中部地区投资5374.7亿元,增幅7.6%,占比24.2%;西部地区投资5643.6亿元,增长5.9%,占比25.5%。
(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2014年行业增加值增长走势表明,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数据显示,一季度全行业增加值增幅为8.6%,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均为8.4%,全年增长8.3%。从三大板块看,化学工业缓中趋稳,石油加工业和油气开采业稳中趋快。从行业重点监测的78种(类)产品看,有62种(类)产品产量保持增长,约占品种总数的80.0%。总体看,行业经济运行仍处在平稳合理区间。
2.结构调整继续深化
一是专用化学品、涂(颜)料等精细化学品等在经济增长中贡献率上升。2014年专用化学品对化学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最高,达到36.3%,比上年大幅提高13.2个百分点;涂(颜)料制造贡献率为8.5%,比上年上升2.8个百分点。从利润看,涂(颜)料制造和专用化学品增幅分别达到14.6%和11.7%,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利润增量也主要来自专用化学品和涂(颜)料制造业。
二是非公经济和私营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继续增加。2014年私营企业主营收入增幅9.4%,占石油和化工行业收入总额的27.3%,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非公有控股经济主营收入比上年增长9.7%,占比57.3%,提高2个百分点;公有控股经济主营收入为下降0.6%,占比38.0%。
三是消费结构出现新变化。天然气和汽油消费保持较快增长,柴油持续低迷。2014年,国内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约1806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幅9.0%,占石油天然气表观消费总当量的23.9%,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成品油消费中,汽油表观消费量增幅达到12.6%,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占成品油消费比重约为34.9%,提高2.2个百分点。柴油表观消费量增幅为1.9%,占比57.3%,创历史新低,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化学工业中,有机化学原料、合成树脂等消费热度不减。数据显示,2014年,有机化学原料表观消费量比上年增幅达14.3%,比上年加快7.5个百分点;合成树脂表观消费量增幅10.5%,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甲醇表观消费量增速逾21%,ABS逾15%。不过,无机化学原料增速相对较缓,为7.1%,比上年提高仅约0.8个百分点。合成纤维单(聚合)体持续遇冷,表观消费量下降1.5%,连续第二年下降。总体而言,市场消费特别是化工产品消费,正向差异化、个性化、品质化方向发展。
3.出口有新进步
2014年,尽管贸易摩擦多发,出口形势严峻,但实现了年初9%的既定增长目标。海关数据显示,石油和化工行业出口总额1967.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1%,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占全国出口总额的8.4%。
橡胶制品、化肥出口较快增长。全年橡胶制品出口总额52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2%,与上年持平,占全行业出口总额的26.6%,继续保持行业第一出口大户地位。此外,化肥出口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出口总量达2959.4万吨(实物量),增幅52.4%,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出口金额增长42.0%。合成树脂出口呈现较快增长势头,出口量和金额分别增长22.6%和16.5%,比上年提高11.6个和7.5个百分点,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上升了0.3个百分点,显示出口结构出现优化。
油气进口继续保持较高增幅。从进口看,油气依然居主导地位,占进口贸易总额的近53%。全年进口原油3.08亿吨,比上年增长9.3%;进口天然气598.1亿立方米,增幅12.6%。
4.节能降耗有新进展
单位能耗下降。2014年石油和化工行业总能耗约5.28亿吨标煤,比上年增长5.2%,增速比上年减缓1%。全行业万元收入耗标煤约375千克,比上年下降0.1%。其中,化学工业万元收入耗标煤约412千克,比上年下降2.7%。
重点产品综合能耗总体下降。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原油加工量综合能耗67.0千克标油/吨,同比增长3.7%;乙烯综合能耗816.6千克标煤/吨,下降2.2%;烧碱综合能耗373.0千克标煤/吨,降幅3.2%;纯碱综合能耗316.7千克标煤/吨,下降0.2%;电石综合能耗991.6千克标煤/吨,下降4.4%;黄磷综合能耗3047.9千克标煤/吨,下降5.5%;合成氨综合能耗1348.7千克标煤/吨,同比持平。
5.管理水平有新提高
2014年,面对成本持续上升的巨大压力,企业狠抓管理,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石油和化工行业管理费用比上年仅增长3.1%,比上年大幅回落9.2个百分点。其中,石油天然气开采业下降3.4%,炼油业降幅3.8%,化学工业增长6.8%,分别回落11.3、16.3和6.7个百分点。数据还显示,全行业存货资金周转天数为13.2天,比上年提高0.8天,库存周转加快,资金利用率提高。
(三)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1.下行压力增大
2014年经济运行走势表明,行业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在不断增大。从主营业务收入看,一季度增长6.6%,二季度9.3%,三季度7.0%,四季度则是下降0.6%。从利润看,一季度增长2.1%,二季度增幅10.5%,三季度则下降17.1%,四季度降幅扩大,达23.1%。三季度以来行业经济下行趋势有所加快,经济放缓处于探底之中。从价格看,2014年石油和化工行业价格总水平连续第三年下降,降幅2.6%。其中,石油天然气开采业降幅3.0%,炼油业下降3.5%,化学工业降幅2.3%,特别是第四季度价格下挫加剧,油气开采业价格平均跌幅近12%,创金融危机以来最大跌幅。受此影响,基础原材料价格快速下挫,降幅逾5%。石化联合会重点监测的188种产品,价格比上年下降的有144种,占比达76.6%。从需求看,行业总体消费增速趋缓。2014年石油天然气表观消费总量增幅4.8%,较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化学品总量增幅约5.9%,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
2.经济效益下滑
2014年,行业总体效益呈现恶化趋势,预计利润降幅逾8%。一是成本持续上升。石油和化工行业每100元主营收入成本84.40元,比上年上升0.84元。其中,化工行业每100元主营收入成本达87.58元,上升0.54元,高于全国规模工业主营收入成本1.94元。2014年,化学工业和炼油业财务费用分别增加20.8%和25.6%,大幅高于同期全国规模工业财务费用平均增幅9.6和14.4个百分点,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二是化工行业库存较高。数据显示,化工行业产成品资金增幅12.8%,比上年提高近5个百分点。三是盈利能力脆弱。2014年,炼油业主营收入利润率仅为0.35%,化学工业主营收入利润率也只有4.87%,分别比全国规模工业平均主营收入利润率低5.56和1.04个百分点。
3.投资动力不足
2014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7%,低于同期全国工业投资增幅2.2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低。投资仍是当前拉动行业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但缺少明确的投资方向,投资不足有可能对未来行业经济运行产生长远影响。
油气开采业投资增幅最低。三大板块中,化学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0.5%,比上年回落4.1个百分点;石油加工业投资增幅15.7%,回落12个百分点;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投资增速只有5.7%,大幅回落近28个百分点。
基础化学原料、合成材料制造等投资大幅减缓。2014年,基础化学原料制造投资增幅为11.5%,比上年回落7.2个百分点;合成材料增幅更低,只有8.6%,回落9.6个百分点。专用化学品投资较上年有所加快,增幅为9.8%,也属历史最低之一。
4.创新能力较弱
目前,一方面我国石化行业大部分大宗品种的产能利用率不高,另一方面石化市场供需总体存在较大缺口。海关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进口有机化学品达4100万吨,比上年增长5.1%;进口合成树脂超过3200万吨,增幅2.9%。其中,进口对二甲苯(PX)达到997.3万吨,增长10.2%;进口芳烃混合物502.3万吨,增速达25.3%;进口聚乙烯911万吨,增长3.3%。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我国石化产业创新能力不足。一方面,在低值化、同质化的中低端市场,供给严重过剩、竞争激烈;另一方面,在个性化、差异化的高端市场,又不能满足需求,只能进口。
二、2015年展望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2015年的经济运行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一)2015年行业经济运行的重点工作
2014年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就是市场需求不足,经济下行压力持续。2015年行业经济运行仍将面临着持续的下行压力,面临着十分繁重的运行任务,既要全面深化改革,又要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还要全力推进行业增长方式的转变。2015年行业经济运行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努力开拓市场需求,大力优化供给结构,突出抓好五项重点工作,形成五大配套合力,全力推进行业经济运行走上稳定和上升通道,全面实现稳中求进、提质增效的总体目标。
1.努力开拓市场,实现行业经济运行“稳增长”目标
市场是维系经济平稳运行的最重要资源。随着总需求增长放缓,差异化、个性化消费方式渐成主流,开拓和创新市场必将成为稳增长的关键任务。
一要全力开发新产品,开拓需求新市场。中国13亿人口的大市场是我们发展的巨大优势,开拓市场需求,培育更多新的需求,是我们行业必须要下功夫抓好的一项重要任务。抓住2015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推动的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发展的一批创新升级工程项目,努力提供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需求,在工程塑料、氟硅材料、功能性膜材料、聚氨酯材料、热塑性弹性体、特种橡胶、新型涂料、电子化学品等高端化、差异化市场的培育上,做好增量这篇大文章。用新的市场、新的需求,加快推进行业转型升级。
二要优化供给结构,巩固传统市场。基础化学原料、农用化学品、橡胶制品、成品油等传统市场需求尽管增速放缓,但存量很大,仍然是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基础。对于传统产业,要加快结构调整,做好结构调整的加减乘除法,既要取得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突破性进展,又要发现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在提升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功能、完善用户服务、打造优势品牌等方面下更大功夫,努力巩固和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优势。
三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不断延伸产业价值链。生产性服务业是行业发展中的一条“短腿”。大力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行业结构调整中的一大有利空间。要下大功夫把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一个新的增长点进行培育。大力推动群众性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要加快培育一批集电子交易、仓储码头、物流配送于一体的大型化、专业化服务企业,推动行业生产性服务业迈上新台阶。
2.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提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
当前,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面临着三个全局性矛盾:产能过剩、产业结构同质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链高端产业发展薄弱。而这三个全局性矛盾都可以归结为创新能力不足这一共性矛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提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全行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任务。在2015年经济运行工作中,在创新发展方面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在全行业培育一批典型的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行业创新能力的提升集中体现在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上,一批企业已经在技术创新上抢占了行业技术的制高点,在全球市场上取得了竞争优势。要树立一批典型的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在全行业广泛宣传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努力加快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二是加快建设一批行业关键技术创新平台。我们行业有一批技术能力很强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也有不少的基础技术研究成果,按照行业科技发展规划的要求,组建了“褐煤分级转化清洁燃料”等13家行业工程中心,“混炼工程”等15家行业重点实验室,“磷石膏综合利用”等11家行业工程实验室。通过创新平台建设,将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龙头企业的科研力量有效组织起来,为突破一些行业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于这些产学研一体的行业技术研发平台,要进一步按照行业技术战略规划,按照向石油和化工强国跨越的目标,继续加大投入力量,加大协调力度,加快推进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建设一批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努力为突破行业发展关键技术、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更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是进一步发挥行业科技奖励基金的激励引导作用。为了在提升行业创新能力上有实实在在的激励手段,在会员企业的积极倡导下,在国资委的大力支持下,2014年石化联合会正式启用“石化科技奖励专项基金”。目前基金规模1亿元,每年可拿出500万元左右的资金奖励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创新个人和青年创新突出贡献者。2015年将进一步增加奖励基金的规模,充分发挥奖励基金的激励引导作用,为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3.大力强化节能减排工作,努力开创行业循环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局面
2012年6月,石油和化工行业在工业领域率先建立了能效领跑者发布制度,开展了10个高耗能产品的能效领跑者发布活动,2014年发布了合成氨、甲醇、炼油、乙烯等16个产品能效领跑者名单和能耗指标。2014年12月国务院7部委联合发出通知,决定2015年在整个工业领域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
近年来,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行业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在看到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全行业节能减排工作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对照行业“十二五”规划主要发展目标,差距最大的主要是节能减排指标,如万元增加值能耗,规划目标是下降15%,而2014年底指标仅下降了7.5%;氨氮、二氧化硫排放指标不降反升。今年是“十二五”最后一年,完成节能减排指标决心不能变,工作力度不能减,技术标准不能低,要在完成重点工作指标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是进一步推进和完善行业能效“领跑者”制度。总结经验、提高水平、创新方式,继续增加发布行业能效“领跑者”名单,扩大产品发布范围和指标发布数量。以能效“领跑者”平台为载体和依托,建立激励能效“领跑者”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全行业节能降耗水平。
二是打好重点耗能产品节能攻坚战。对重点耗能产品,特别是影响完成“十二五”行业节能指标的高耗能产品,要列出清单,开展专题研究,制定专项整改措施,限期推动节能工作上台阶,在节能降耗水平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是在重点减排领域取得突破。继续做好汞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磷石膏治理等重点领域安全环保工作。针对有机废水、含盐废水、资源废气等环保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交流研讨、环保诊断和技术推广,进一步推进全行业清洁生产和循环发展。
四是大力推进责任关怀。要进一步加大对责任关怀宣传的力度,进一步提高企业对责任关怀与SHE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识,集中力量开展责任关怀与绿色石油化工的宣传活动,引导企业深入实施责任关怀,培养一批责任关怀的企业典型,加快化工清洁生产和绿色园区建设,把绿色发展的形象牢牢树立在广大群众和社会之中。
4.强化企业管理,大力提升行业经济效益
加强企业管理是我们行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企业要通过管理提升活动,苦练“内功”,向管理要效益,以管理促发展。
一是切实加强成本管理。在低价位运行环境中,成本管理是企业提升盈利能力的关键环节。要切实引导企业进一步树立系统成本管理的理念,狠抓降本增效。以降低系统成本为目标,全方位开展对标挖潜活动,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二是进一步强化资金管理。企业要在资金管理上下大功夫,尽快扭转当前资金、成本管理被动的局面。在生产经营全过程实行精益化管理,加强针对性和灵活性;大力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加速资金周转,防范资金风险;积极推进大宗原材料的集中采购和合理库存,形成企业集团的协同优势,积极推进销售协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是努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是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最主要来源,要从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效率等全方位来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石油和化工企业要进一步加大人力资本与技术研发投入,积极开展技术改造,促进劳动力要素合理流动,提高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激活行业的增长潜力。
(二)2015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尽管2015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但随着各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政策措施的实施,经过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们完全有能力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开创新常态下行业经济运行提质增效的新局面。预计,2015年全年行业将保持平稳运行,经济效益将实现与营业收入同步增长。
初步预测,2015年石油和化学工业主营收入15.1万亿元左右,增幅约7%;利润总额8700亿元上下,增长约6%。其中,化学工业主营收入约9.5万亿元,增幅约8%;利润总额4700亿元左右,增长约7%。预计2015年全行业出口总额约2100亿美元,增长8%。
2015年,预计原油表观消费量约5.4亿吨,比上年增长5.0%;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约1990亿立方米,增长10%;成品油表观消费量约3.1亿吨,增长4.5%,其中柴油表观消费量约1.76亿吨,增长2%;化肥表观消费量6200万吨左右,增长约1.5%,其中尿素表观消费量约为2600万吨,增长1%;合成树脂表观消费量约1.05亿吨,增长9%;乙烯表观消费量约1980万吨,增长7%;烧碱表观消费量约3200万吨,增长约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