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矿业告别单一经营模式 延长产业实现转型发展
更新日期:2012-9-17 来源:淮北日报 编辑:氯碱网 |
在线收藏 |
|
淮北矿业集团通过不断调整产业、产品、资本和产权结构,转型发展成效彰显:“十一五”经济总量较“十五”翻了一番,五年再造了一个新淮矿;“十二五”开局之年产量、销售收入、职工收入继续保持高位运行。2012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揭晓,淮北矿业集团以2011年企业营业收入428.7851亿元,位列2012年中国企业500强第227位,较2011年排名上升16位。
在今年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大背景下,淮北矿业集团风景尚好:上半年全公司原煤、精煤产量同比分别增加109万吨、27万吨,销售收入249亿元,同比增加55亿元。立足煤,不唯煤,跳出煤的转型发展道路,让淮北矿业集团驶入了“弯道超越”快车道,奔跑在赶超全国一流煤炭行业的跑道上;告别单一生产经营模式,实现多元发展,让淮北矿业集团做大了经济总量,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市场变化带来的各种冲击。
淮北矿业因煤而兴,过去几十年的发展,都是单纯依靠煤炭产量的不断提升,发展壮大自己。伴随着老区煤炭资源日渐枯竭,面对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的严峻形势,淮北矿业集团开始了战略思考。“前面标兵越来越远,后面追兵越来越近。”淮北矿业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明胜说,通过行业比对和自我比较,淮北矿业集团在发展中对煤炭产业链整合进行了战略性的思考和系统的谋划,制定了“依托煤炭,延伸煤炭,超越煤炭”的发展战略。如今,该集团已经完全抛掉了单一生产模式,稳步走上了“延伸煤炭”的产业链整合之路:将实现由单一的煤炭基地向立体能源中心转变;由单一的煤炭产品到煤焦化电产业链延伸;从单个矿井的各自为阵,到产业集中度较高的特色工业园区。
随着集团布局的产业链衔接的大项目陆续建成,临涣焦化、中利发电、安徽华塑、神源煤化工等一批企业异军突起,标志着淮北矿业集团转型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十一五”期间,该集团开工建设了16个大项目,建成投产14个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0亿元,通过拉长产业链,实现了煤炭价值的最大化。目前,盐化项目一期工程电石、烧碱、热电厂项目陆续建成并开始商业运营,为集团转型注入了新活力。按照规划, “十二五”末,焦化、盐化、电力等非煤产业收入将占据集团收入的半壁江山。
以园区建设为载体,构筑转型发展平台。该集团坚持“项目向园区集中、要素向园区配置、产业向园区聚集”的思路,着力建设临涣煤焦化电工业园区、定远盐化工业园区、南坪精细化工业园区、涡北循环经济工业园四大工业园,推动相关企业在空间上相对集中、生产上分工协作、资源上互补共享、产业上互动联营,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深层次、多线条、一体化,推动了企业由资源依赖型向生态环保型的转变。
在煤炭企业整合的背景下,物流贸易正成为未来大型煤炭集团竞争的新平台。该集团依托企业品牌的优质平台,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贸易产业,形成了煤—路—港—航现代物流体系,最终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现代物流已成为淮北矿业集团“依托煤炭、延伸煤炭、超越煤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