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立足煤化工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
更新日期:2012-10-15 来源:中国网 编辑:氯碱网 |
在线收藏 |
|
煤炭是榆林工业经济的命脉,如何不走旧路,变“黑”为“绿”?榆林选择发展循环经济,改写“煤文章”,实现经济与生态双赢。
淘汰落后产能,榆林打响发展循环经济“第一枪”。近年来,全市取缔、关停“五小”“两土”企业2000多家。榆林大力推行煤向电力转化、煤向载能工业转化、煤向油品转化产生了积极效果。
府谷县恒源煤焦电化公司实施的年产30万吨冶金型焦及其配套发电、水泥、甲醇、焦油深加工产业链循环项目,完全实现了“三废” 零排放,其中废气、煤气净化后用于煤焦油深加工和甲醇生产,热电厂的粉煤灰通过凝石水泥车间变成了高质量的水泥……全部生产环节做到“吃干榨净”,将上游废料变为下游原料,每年节约原煤18万吨以上,降低电耗逾4000万千瓦时,减排废水44万立方米。
按照“三个转化”的开发建设思路,围绕资源的深度转化利用,榆林已将煤的触角大大延伸,初步形成了原煤-发电-粉煤灰-建材工业、原煤-兰炭-焦油-化工-煤气和焦粉回收利用、原煤-甲醇-下游产品-建材-食用级二氧化碳、盐-烧碱-聚氯乙烯等多个循环经济链条,建成了陕西第一个6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全国最大的年产100万吨聚氯乙烯项目、亚洲最大的4×60万千瓦超临界煤电一体化项目。
神华陶氏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投资1200亿元,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煤化工中外合资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转化煤炭 1000万吨、原盐100万吨,生产出350万吨各种化学品,年销售收入50 0亿元左右。
“要说1200亿元的投资,神华完全可以投资得起,但咱们还是要引进美国陶氏,我们需要的是美国的先进技术。”榆神工业园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李勇给记者打了个比喻:“比如每吨煤450元,卖掉一吨煤,只有450元;转化成电,可以卖1500元;做成甲醇,就变成了3500元;甲醇再往下走,发展精细化工,价值就可能上万元。越是下游,技术含量越高,越赚钱。现在外销的初级产品煤焦油、聚氯乙烯、甲醇等,都将逐步在园区内实现深加工转化。”
兰炭比原煤走俏,甲醇比汽油抢手。随着一项项技术的突破,榆林循环经济让工业垃圾变得诱人抢手,2011年,榆林生产的5000万吨兰炭,走俏内蒙古、宁夏、山东、四川、广州等地,特别是“榆林版煤制油”更是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