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全新化工循环经济体系
更新日期:2012-11-23 来源:河北省人民政府 编辑:氯碱网 |
在线收藏 |
|
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今年8月被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批准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总投资266亿元的22个循环化改造项目获批,继2010年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后,再添一枚“国字号”招牌。其最大意义在于,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因此成为沧州传统化工产业“破茧”的钥匙,一种全新的化工生产模式正在改变这个传统化工重镇。据悉,此次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对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的要求十分严格,评选淘汰率高达50%。经过层层筛选,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最终从全国上报的40多家园区中脱颖而出,作为国家财政对循环化改造的重点支持园区。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因产业链条齐备、具有坚实的循环化改造基础,成为我省惟一进入最后评选的开发区。财政部给予了2000多万元的资金,支持发展循环经济。
化工废弃物在三个层次闭路循环
在临港经济园区内的化工企业里,外行看到的只是一条条“见首不见尾”的管线。如果说以往这些管线还是断断续续的,如今则正向形成一个或多个环路努力。这也就意味着,化工原料将在这些神奇的管线中被“内部消化”,努力实现对环境最低的排放。
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高希来介绍说,目前临港开发区已逐步建成了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开发区与周边社会三个层次的循环经济体系,工业“三废”在园区实现了闭路循环利用。
为了让记者弄清楚这“三个圈圈”的循环过程,高希来给记者列举了几个实例。
河北临港化工有限公司在开发区投资的项目主要是8万吨/年三聚氯氰、9万吨/年氰化钠和1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离子膜烧碱生产的氯气和烧碱分别用于三聚氯氰和氰化钠的生产,氰化钠又作为三聚氯氰的原材料,而三聚氯氰生产过程中的废水,经过多效蒸发和去杂质处理,又可回收副产盐作为离子膜烧碱的原料。从而实现企业内部产业循环,同时这一项目一年回收约8万吨盐,按现行市价每年可节省2000万元,实现了企业自身的良性循环。
而企业与企业之间,冀中能源集团金牛化工公司生产的氯气供给中国化工集团沧州大化公司TDI使用,T DI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副产品4万
吨氯化氢,通过管道直接供给金牛化工的P VC作为原料使用。这样,T DI免去了氯化氢的回收装置,P VC也不需再设氯化氢的生成装置,实现了企业间产品的有效循环利用,以市场价格计算每年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5000万元。
为了让老化工产业焕发新生机,我市提出下决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而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正是一个平台。2006年被河北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区,今年8月初再被批准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选择循环经济为主要发展思路,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被逼出来的出路。”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高希来坦言。
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海、地、盐、油、电、煤”等丰富的自然资源,经过近10年发展,已基本形成了石油化工、电力能源、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在有机合成材料、无机合成材料、电力能源、钢铁及装备制造、交通、供水、供电、废物处理等公用工程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据介绍,临港开发区始终坚持产品项目一体化、公用工程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物流传输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循环经济作为立区之本,并在此基础上,与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合作完成了循环经济实施方案。开发区按照石油化工、煤化工、氯碱化工产品链的上下游关系,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以产品链上下游关系布局,按产品链上下游关系招商,努力使上游产品、副产品和废弃物作为原料继续生产新的化工下游产品,以实现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和效益最大化。
传统“三废”通过回收综合利用
在化工生产中经常在主产品外会有副产物产生,如副产氯化氢、焦油、废酸、废水、废气、废渣等。这些产物如果不能加以利用、处理,排入环境就会造成污染,如能加以改造利用,就能变废为宝。
比如TDI、MDI及苯胺生产过程中,用硫、硝混酸硝化,产生大量废硫酸,这些废硫酸由于含有有机硝化物,直接用于生产磷肥会给土壤造成污染,开发区大化集团在T DI生产装置中建设废硫酸回收再生蒸馏装置,使20万吨/年废硫酸再生回用。
而开发区化工企业每天排放各种废水5~10万吨,这些废水分不同污染等级,由各企业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初级处理,回收有用物质,达到二级排放水标准后,排入开发区建成的污水处理厂,经生化处理,达到一级标准后排入万亩湿地及作为中水回用,以保证开发区环境不受损害。
以固体废物排放为例,根据对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工业企业固体废物排放情况调查,现有工业企业排放的一般固体废物主要有:电石渣、锅炉灰渣、脱硫石膏、粉煤灰等,产生量约366.09万吨/年,占全部固废量的99.76%。危险废物主要有:废活性炭、废触媒、废残液和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泥、滤渣等,产生量为8699吨/年,占全部固废量的0.24%。
一般固体废物中产生量最多的为脱硫石膏和粉煤灰,由开发区现有的河北金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9万吨/年水泥厂和金隅集团200万吨/年水泥厂消化,做水泥生产原料,其他一般固废或外售或烧砖或卫生填埋,危险废物均交由具有危废处置资质的企业进行安全处置。
全新化工模式年循环利用效益达150亿元
记者对沧州化工行业的印象,还停留在盐、盐碱、石油、塑料等充满了化学气味的产品上。不过现在这些传统的盐田附近,一些新型企业正在崛起。而在看不见的管道后面,一种全新的化工生产模式即将改变这个传统化工重镇。
根据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2012年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区申报材料预
计,2012—2020年实施58个项目,总投资约1450亿元,全部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到2271亿元,年创利税约4500亿元,产生工业增加值约700亿元。其中互为原料、资源深度转化以及中水回用、固废资源化利用等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预计达到150亿元/年左右。
根据改造要求,在节能减排方面,开发区内各种资源将得到最大限度的使用和循环,水、汽、电等公用工程能量得到最经济的配置使用,能耗和水耗处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海水淡化规模和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有机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废渣、废水等有害环境的排放物得到广泛应用,变废为宝。
而在环境保护方面,废气、废水、固体废物排放将大幅降低,保证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周边生态环境的稳定。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临港开发区将继续坚持科学发展理念,对标先进,争创一流,将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同时配置各种资源,搭建支撑开发区发展的大平台,力争到“十二五”末跻身千亿开发区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