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油田盐化工厂科学调整氯碱装置 实现节能增效
更新日期:2012-12-7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作者:马琳 祝敏皎 |
在线收藏 |
|
12月3日晚10点,江汉油田盐化工总厂氯碱厂职工接到周立志的生产指令,将电解装置电流负荷从50千安培提升到 81.7千安培。
盐化工总厂是江汉油田的用电大户,电费支出占总变动成本的65%。2012年,湖北省电网实行新的“峰平谷”分时电价方案,将一天分为 6 小时的峰段、10小时的平段、8 小时的谷段,对各时段分别制订不同的基本电价。
可离子膜电解槽是从国外引进的精良设备,价格昂贵,装置负荷与峰谷时段稍微调节不到位,就会造成停车,甚至于损伤设备。
连续几天,作为分管生产的总调度,周立志守在现场精心试调,寻找装置负荷的最佳升降点,最终制订出了一套“深度错峰”运行方案,并绘制出具体的调节点位表。每天,由生产调度在各时段,严格向岗位发出升降生产负荷的指令,采取“峰段少生产,平段多生产,谷段全运行”的分时分段“避峰填谷”生产运行方式,确保了经济效益最大化,节约了用电成本。经过几个月的运行,“深度错峰”运行时的用电单价比不错峰运行时下降0.01元/千瓦时,每月可节约电费48.8万元。
周立志有个雅号,叫生产“指挥家”,是因为他能在关键时刻化解专家都解决不了的难题。
一次,周立志接到通知,荆州供电公司竹根滩变电站扩容改造,竹盐线要停止供电3天。这意味着盐化工总厂将被迫停产3天。年底冲刺全年产量目标的任务十分繁重,氯碱产量都是按小时排产,哪怕停产1小时,欠产都难以弥补,何况是停产3天!
周立志凭借着自己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对生产系统全面详细的了解,认真分析工厂用电、用气状况后,首次大胆提出“孤网运行”计划,即借用35KV的PT信号与孤网6KV系统做对比,调整汽轮机的转速与励磁电流,实现无冲击解网与并网,避免了装置停车。
近两年,盐化工总厂抓住川气东送储气库建设的有利时机,不断发展扩建。为了提升工厂电力供应的安全可靠性,该厂兴建了110kV变电站及配套线路工程。
有一次,当电缆铁塔塔基修建到潜江泽口时,与318复线建设相遇。为不影响工程总体部署,周立志与对方多次协调后,才确定了塔基位。当时东荆河水位高,地质条件差,基坑施工十分困难,这边刚挖出一半,那边就被沙和水掩埋了。
塔基不牢,将会影响整条线路后期的运行安全。周立志每天守在现场,反复试验,并和有经验的施工工人摸索着用竹跳板和雨布加固基坑、隔离沙水,终于挖好第一个基坑。随后,他多次带着设计院的技术专家到现场勘察,在设计方案中增加渗水和基础处理措施,进一步夯实了塔基基础。
工程如期竣工投产那天,同事们远远望着那上千米的线路,听着装置平稳运行的轰鸣声,大家称赞说,这是周立志在汉江畔指挥的一曲动人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