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 糊树脂 电石 | 烧碱 液氯 盐酸 原盐 | 甲烷氯化物 环氧氯丙烷 环氧丙烷 氯化石蜡 氯乙酸 ADC发泡剂 | 国际资讯
>> 您现在的位置:氯碱网 >> 新闻快报 >> 详情

十八大确立发展方向 江苏化工调优布局获新动力

更新日期:2012-12-13  来源:江苏化工网  编辑:氯碱网   在线收藏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深刻剖析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只有在发展中保护了生态环境,才是健康的发展;而健康有序的发展,才能保护与促进生态建设。十八大报告为业已展开的江苏生态省建设指明了方向,石化行业也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
  长期以来,江苏化工一个显著特点即“偏资偏重”,基础化工比重过高,由此带来资源对外依赖程度过高、环境压力大等弊端。当前,江苏化工的发展已走入一个重要的交叉路口,正面临着重要抉择。然而,如果通盘考量江苏全省的人均环境容量、人均国土面积、单位国土面积工业负荷、能源资源状况等因素,就会得出结论,今后江苏石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园区化进程、积极调整产业布局。
  石化产业调转的主攻方向之一就是通过转型升级改造传统化工,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重点纠正偏资偏重的不合理结构,实现新兴产业倍增目标。特别在新兴产业范畴,要加速发展合成纤维、工程塑料、特种合成橡胶等通用和专用合成材料以及有机硅、有机氟等化工新材料。
  继续发挥江苏化工园区化特色,壮大园区规模。目前,全省经国家、省、省辖市各级政府批准设立、建成的化工园区(集中区)共有70家,总规划面积达到787平方千米,入驻企业2261户。2011年,园区内企业共实现工业现价总产值6500亿元。但从总体上看,全省化工企业入园率不足六成,说明化企出城进园的空间很大,也预示着非园区化企存有潜在环境隐忧。
  为此,在今后的园区化道路上,在企业出城进园和新项目入驻过程中,要设置绿色环保过滤门槛,坚决杜绝“两高一资”效率低下的项目进入。 “十二五”时期,全省石化产业园区化过程中,将以市场为导向,以“高端化、精细化、节能化、低碳化”为基本要求,重点发展基础石化产业链、通用和专用合成材料产业链、新领域精细化学品产业链、盐化工产业链、循环经济产业链、农用化工产业链等。
  各地要因地制宜,沿江园区利用已有化工原料、人才集聚及技术领先优势,做强做优沿江石化产业带,进一步增强辐射能力。苏北园区在盐化工、碳一化工、农用化工、生物化工、能源化工等领域实现新突破。沿海园区发挥港口优势,加快推进沿海地区大石化项目,通过大石化带动沿海区域上中下游衔接发展。
  调优江苏石化产业发展布局,是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措施。石化产业空间布局要抓住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围绕“苏北新型工业化进程、苏中经济国际化新高地、苏南经济转型升级”三大区域发展的新定位,在更高层次上优化生产力布局,建设四大产业带。
  沿沪宁线产业带。重点布局和发展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技术含量高、具有技术优势的新能源、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等新兴产业。鼓励园区以外分散布局的现有企业进区入园,城郊布局的重度污染企业异地搬迁或就地关闭,园区内现有企业重组优化。
  沿江产业带。该区域经济集聚能力、环境承载能力较强,运输条件较好,属优化开发区域,以集约发展、壮大规模为主。重点布局和发展吞吐量大、交通条件要求高、产业带动力强、影响面广的石油化工产业,加快培育发展具有先发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沿江园区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严格限制散点新建缺乏治污条件和应急处置能力的中重度化工项目。
  沿东陇海线产业带。该区域交通便捷,劳动力丰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集聚功能开始显现,其大部分地区属重点开发区域,以加快发展、壮大规模为主。依托区域中心城市优势,以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重点布局和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新医药产业和资源型新材料产业。
  沿海产业带。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运输潜在条件较好,根据沿海地区区位特征和重点港口开发进程,积极创造条件高起点发展石油化工产业产业。鼓励现有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有序进入经批准建设并具备环保条件的各类专业园区。(作者:江苏省化工行业协会会长    秦志强)
新闻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