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盐红四方 城里搬到城外 拒绝简单“复制”
更新日期:2013-1-1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姜刚 |
在线收藏 |
|
“企业从合肥城区搬迁到城外,并不是把原企业简单复制放大,而是对工艺和装备技术水平全面升级,走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路,从而打造一座‘绿色工厂’。”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枫说。
2008年底,中国盐业总公司与合肥市战略合作,重组该市原有的3家化工企业,投资114亿元,在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打造以“盐化-农化-精细化工”为主体的多元化工新区。次年8月,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揭牌,该公司新区项目正式启动。
在中盐红四方公司新区,可以看到这里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合成氨系列产品项目已建成处于开车阶段、氯碱系列产品项目现场施工全面推进、精细化工系列产品项目启动建设……一座现代化的新型化工园区正悄然崛起。
据朱枫介绍,为打造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基地,新区十分注重科学合理的工艺选择、技术设计。公司每年投入巨资,与国内外专业性公司合作,在规划布置、工艺技术选择、设备选型和资源选择上确保项目的科学性、技术经济性,近年来仅引进的国内外新工艺、新技术就达20多项。
那么,这座“新”化工厂是如何发展循环经济的?在30万吨/年合成氨系列产品及装置前,中盐红四方公司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基于煤和盐为主要原料、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合成氨为龙头,同时联产纯碱、尿素、甲酸钠,副产氯化铵,并以此为原料,结合氯碱产品,深度加工生产复合肥、焦亚钠、保险粉等产品的产业链。
“在这个循环产业链里,合成氨净化工序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成为了生产尿素、纯碱的原料,产生的一氧化碳尾气和烧碱又可作为甲酸钠的原料,而甲酸钠、焦亚钠又是生产保险粉的原料等。”该负责人说,这种将上一轮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作为原料,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据了解,中盐红四方公司新区建设中,除想方设法将“废物”作为原料实现资源利用,形成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链外,还通过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减少废水、废渣和废气的排放,基本实现“三废”的循环利用,其中污水综合利用最具典型性。
由于新区毗邻巢湖,其污水排放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对此,新区水处理厂建造了全新的污水处理装置,采用了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法,这样既不会给园区污水厂造成负担,排出的污水还可以作为园区污水厂的中和水使用。污水经企业预处理后,再经园区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达标后进入人工湿地进行自然过滤,最后就像雨水一样流入巢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