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 糊树脂 电石 | 烧碱 液氯 盐酸 原盐 | 甲烷氯化物 环氧氯丙烷 环氧丙烷 氯化石蜡 氯乙酸 ADC发泡剂 | 国际资讯
>> 您现在的位置:氯碱网 >> 新闻快报 >> 详情

乌海以传统产业聚集为基础 向精细化工调整转型

更新日期:2013-1-11  来源:乌海日报  编辑:氯碱网   在线收藏
    内蒙古乌海预计2012年工业增加值完成376亿元,增速居自治区西部七盟市首位。近年来,乌海通过传统产业集聚化、新兴产业多元化等途径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路。
     以项目促发展 走循环产业发展之路
    日前,记者在乌达工业园区采访时,虽然气温已是零下十几摄氏度,但在部分工业重点项目建设现场,依然能看到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
    内蒙古腾龙生物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是由江苏腾龙集团在乌海投资建设的专门生产农业用除草剂的化工企业,项目总投资10亿元,建设年产5万吨草甘膦、2万吨乙草胺、2万吨2,4-D原药项目和年产6万吨氯乙酸、3万吨甘氨酸、6万吨亚磷酸二甲酯、1万吨伯酰胺等农药中间体以及精细化工研发中心项目。
    “江苏腾龙集团选择在乌海投资建厂,看中的是我们煤焦化、氯碱化工、盐化工企业产生的大量氯气、甲醇、烧碱、盐酸等副产品,而这些副产品正是生产草甘膦等的主要原料,企业生产成本与南方相比低了很多。”公司负责人说。
    2010年,腾龙精细化工项目一期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工程土建已基本完工,草甘膦、氯乙酸等车间设备已安装完毕,一期2万吨草甘膦已投产。“下一步,我们将以草甘膦项目为产业中心,利用乌海当地的甲醇、盐酸等下游产品再向外延伸,生产氯乙酸、甘氨酸等其他产品,进而形成一条内外循环的精细化工产业链。”公司负责人如是说。
    为了使精细化工走向更新领域,该公司还配套建设了1400平方米的精细化工研发中心,专门用于研究、探索煤化工、氯碱化工产品在精细化工中的应用。“我们产品的80%至90%出口到欧洲及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地。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40亿元,利税达4亿元,对当地节能减排、优化产业结构、拉长产业链等具有重要意义。”放眼未来,腾龙精细化工公司信心满怀。 
    乌海依托资源但不依赖资源,多业并举,从资源采掘、加工、转化各个环节,追求现有资源的价值最大化,大幅提高资源利用率,竭力延长现有资源服务年限,进而为延伸升级支柱产业、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实现产业再造赢得时间。
    与腾龙生物精细化工公司同处乌达工业园区的自治区重点项目——内蒙古东源科技1,4丁二醇一体化项目也于2012年4月开工建设。
    据介绍,该项目所需原料为甲醇和电石,而乌海及周边地区电力、石灰石和煤炭资源富集,具有原料来源丰富可靠、价格低廉、市场竞争力强等优势。
    1,4丁二醇是甲醇系列产品之一,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主要下游产品达几十种,且都是附加值极高的精细化工产品,广泛用于医药、化妆品、农药、固化剂等领域。
    时值冬日,记者在采访中看到,总投资252亿元的1,4丁二醇(BDO)项目一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目前,BDO区域全厂地管施工接近尾声,被压机组项目主厂房钢架施工完成近90%,烟囱已封顶;电石项目1至5号厂房基础工程已完成。
    “该项目遵循循环产业发展模式,以1,4丁二醇为核心项目,延伸产业链,实现上中下游产品链全面配套。项目建成后,将真正实现氯碱化工和煤焦化工融合互促、循环发展的新格局。”项目负责人说。
    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只是近年来乌海市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的一个缩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不意味着要放弃资源型产业,而是要把过去依赖资源的粗放式生产转变为集约化、精深化生产加工,走循环产业发展之路,不断提高产业的内在竞争力。
    在产业转型过程中,乌海按照“食物链”的方式科学设计产业链,拉伸产业链条,充分实现资源的“吃干榨尽”。过去工业生产中许多废弃的副产品如今都成为新落户企业的宝贵原料。 
    目前,神华乌海能源煤焦油深加工、黑猫炭黑、盛远塑胶等一批产业延伸项目建成投产,具备煤焦油深加工能力60万吨、PVC深加工能力12万吨,下游产品多达30余种。工业产品由焦炭、电石、PVC、普通玻璃等初级产品向煤焦油、炭黑、PVC管材型材、特种玻璃、高档填料、精细化工、医药中间体等多元深加工产品延伸。
     超越资源 大力培育接续替代产业
    目前,乌海“两个基地”建设已形成规模,焦炭、PVC产能分别为1800万吨、120万吨,建材、钢铁冶金业进一步做强,黄河能源科技高炉渣水泥、赛马煤矸石水泥、乌海化工、君正集团电石渣水泥项目正在推进;蓝星玻璃搬迁改造工程基本完成,低辐射镀膜玻璃生产线已具备点火条件;包钢万腾节能技改项目建成,1号高炉实现投产,具备120万吨生铁、120万吨钢和120万吨轧材产能……
    在发展壮大现有主导产业的同时,乌海大力发展非煤非资源型接续替代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和培育一大批延链补链项目。
    2010年,乌海与中国石油集团合作,引进乌海华油焦炉煤气综合利用项目,依托本地丰富的焦炉煤气资源优势,发展国家鼓励的清洁能源产业——液化天然气。2012年10月11日,全球规模最大的综合利用焦炉煤气制液化天然气项目——乌海华油天然气焦炉煤气节能减排综合利用项目一期正式投产。
     该项目一期工程的投产,不仅宣告了乌海焦炉煤气作为有效资源得到了全部集中回收利用,而且标志着该市煤焦化产业向绿色循环发展方向迈进。
    目前,乌海华油天然气焦炉煤气节能减排综合利用项目二期工程的甲烷化、液化、LNG车辆推广、在用汽车天然气动力改装等项目也在有序推进中。预计到2013年6月该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企业每年可生产液化天然气50万吨,每年可实现利税5.6亿元,可带动就业近400人。同时,项目每年可处理焦炉煤气30亿标准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7万吨,减少硫排放1640吨。
    随着产业延伸和产业多元化发展,乌海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搞延伸,围绕重点项目搞协作,围绕骨干企业搞配套,全力推动产业集聚和提质增效。
    乌海投资244亿元培育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有色冶金等十大非资源型产业集群。恒业成有机硅、隆兴佰鸿LED照明设备一期、利康氰尿酸、维斯通管业和天宇化工高档填料项目实现投产,斯凯夫高档涂料项目基本建成。
    陕汽天然气重卡项目一期投产,目前围绕陕汽重卡项目正在实施的上下游配套项目近20个,汽车装备制造业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乌海唐山机械有限公司、神东集团乌海维修中心、东北制药集团乌海丙炔醇项目正在建设;隆兴佰鸿照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LED节能灯二期工程已开工;抽水蓄能、光伏电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始起步……
    2012年乌海全市确定的68个工业重点项目中,非资源型及延伸产业链等调整产业结构项目共55个,占全部项目的82%。据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乌海列入自治区60个重点非资源产业集群的精细化工、氯碱化工、汽车装备制造、物流园区,到2012年10月末累计完成营业收入230亿元。
    产业转型和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为建设美丽乌海、幸福乌海奠定了坚实基础。2012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60亿元,同比增长14%,是2007年的2.9倍;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94.5亿元,同比增长14%,是2007年的3倍。
    相关链接:在煤化工方面,围绕煤炭资源深加工,乌海重点发展煤—焦—化工、煤—焦—钢铁、煤—电—非金属冶炼、煤—电—建材联合生产等产业;在氯碱化工方面,重点以煤、石灰石为原料,发展电石、PVC及PVC深加工项目和精细化工;在硅化工方面,主要以工业硅为原料,以有机硅单体为重点,发展硅胶、多晶硅等,形成具有循环链条的硅系列产品的产业集群。煤化工、氯碱化工和硅化工通过产品实现链接,进一步形成初具规模的产业循环体系。
新闻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