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3-1-16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作者:王建军 张慧英 | 在线收藏 |
---|
在张家口市主城区东南方向,有一块约12.3平方公里的土地。近年来,随着河北盛华新区一期工程竣工投产,一座集氯碱化工与氟化工为一体的,产销收入过百亿元的“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现代化循环经济工业基地正拔地而起。
构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工企业蓝图
据了解,河北盛华化工有限公司是目前张家口市区原有的14家化工企业中仅存的一家,其前身为张家口市树脂厂,始建于1970年。它曾因体制、市场、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彻底陷入困境,企业停产,发不出工资,职工生活没有保障,企业发展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挑战。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2000年5月,河北盛华经股份制改造成为民营企业。2007年6月,以增资扩股方式加盟中国化工所属新材料总公司。2008年3月,按照中国化工产业板块整合的要求,盛华划归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2011年9月,经股权回购,成为中国化工集团昊华总公司下属的全资子公司。
由于“国有—民营—国有控股”一系列改革改制的成功,盛华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主导产业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固定资产投入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一组组翔实的数据成为最有力的证明:公司10年投资10多亿元实施技改,使主导产品树脂、烧碱由年产8000多吨逐步扩大到双20万吨;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均以每年35%的增长速度发展,销售收入由2000年的5105万元上升到2011年的12亿元;2012年在化工原料大幅涨价,产品价位持续走低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成为国内氯碱行业为数不多的赢利企业。
“我们要把河北盛华作为最重要的、最具前景的氯碱基地来打造。”在望山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进行项目可行性论证时,中国化工集团、昊华总公司的领导一致表示。随后,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又提出河北盛华将充分依托张家口市的资源优势,发展氟化工,实施氟氯结合的战略思路,在“十二五”末,河北盛华要力争实现年销售收入200亿元,年利税35亿元的目标。
借助这一契机,河北盛华审时度势,反复论证,制定规划,决定以望山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为建设平台,利用当地及周边地区丰富的煤、电石、石灰石和萤石资源,结合优越的区域位置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依托盛华的技术、人才、管理、体制优势,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发展热电—电石—烧碱—聚氯乙烯—水泥—新型建材—氟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循环经济氯碱及氟化工基地项目。项目所具有的低成本、低消耗以及丰富的资源等相对优势将会提高河北盛华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近期,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的全省第一批资源综合利用试点基地和试点企业名单中,河北盛华循环经济氯碱及氟化工基地入选省第一批综合利用试点基地,成为张家口市惟一一个入选的基地。
打造中国化工循环经济氯碱及氟化工基地
2010年7月29日,在望山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一期项目区内,盛华一期20万吨烧碱、20万吨PVC树脂、自备热电站等8个单体项目全面开工,由此拉开了盛华循环经济氯碱基地项目的建设大幕。至此,园区树脂生产系统全部贯通。
经过广大工程建设者两年多的艰苦创业,在烧碱、PVC树脂、热电等各个项目界区内,一期20万吨/年烧碱、20万吨/年PVC树脂及其配套热电工程画上了圆满句号。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园区所有生产系统全部贯通,这是我们108立方聚合釜生产出来的PVC树脂,白度都在85以上,非常适合下游用户加工,很受用户青睐。目前一期投资25.8亿元的20万吨烧碱、20万吨PVC树脂、100万吨水泥以及自备热电站、污水处理厂等8个单体项目已经全部完成,目前正在进行试生产。”刘文献在中层干部会上兴奋地告诉大家。
“十二五”期间,公司将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战略,2012年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后,紧接着投资10亿元实施二期搬迁项目,一、二期项目建成后,将达到4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50万吨/年PVC树脂(含20万吨/年特种树脂)、40万吨/年电石及配套自备热电站、200万吨/年利用电石渣制水泥、1亿块/年利用电石渣和粉煤灰制蒸压砖、PVC深加工(包括节水灌溉、滴灌带、PVC管材等)的氯碱化工产业规模,届时循环经济和低成本优势将充分显现,资本积累基本形成。”刘文献多次向前来参观的领导介绍。
谈起企业的发展前景,刘文献表示:“下一步,我们还要发展氟化工产业,推动盛华由发展传统的氯碱产业升级为化工新材料产业。”根据我国氟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河北盛华将以雄厚的氯碱产业为基础,依托张家口市及周边地区的萤石资源优势,形成与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氟化工产业差异化发展的氟化工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新型ODS替代品、特种含氟聚合物和含氟精细化学品三大类氟化工产品,配套发展相关原料产品,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十二五”期间,河北盛华计划投资70多亿元,建设规模为5万吨/年氢氟酸、1万吨/年二氟甲烷、1万吨/年五氟乙烷、2万吨/年R410A制冷剂、5000吨/年聚偏氟乙烯及氟橡胶和氟精细化工产品。
为实现绿色崛起做出贡献
“我们很清楚,环保搞不好,就没有在张家口立足的余地。”这是刘文献总经理常说的一句话,“对于化工生产来讲,环保指标至关重要。我们有雄厚的基础、丰富的经验、先进的技术、一流的团队。如果将这些加在一起的话,毫无疑问,不仅不会污染环境,还会为推动张家口实现绿色崛起,打造强市名城,为河北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贡献一份力量。”
一直以来,河北盛华以绿色化工为核心发展战略,努力打造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现代化生产装备,加速淘汰高耗能的生产装置,从根本上实现了生产工艺的技术跨越,大大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能耗差距。园区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双同时”的原则,全厂污水处理厂同期建设,各主要装置区内均设计有工艺污水处理装置,污水经过初级处理后再排到污水处理厂做进一步处理,做到清污分流、梯级利用,最终实现污水零排放。通过污水处理工程的实施,不仅从生产源头做到了环境保护,而且实现了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在盛华园区还配套建设有电石渣制水泥项目、电石、建材厂等,将生产装置生产的废渣全部吃干榨净,将固体废弃物循环再利用。随着盛华循环经济氯碱基地项目的投产达效,盛华发展绿色化工、走循环经济之路的宗旨和理念将得到充分体现。
“如何发展循环经济?”,“吃干榨净!”这是刘文献做出的精彩回答。他给记者列举了一个应用在盛华循环经济氯碱基地的典型例子:电石经过破碎,放入反应器,加水后生成乙炔气,用于生产PVC树脂。剩下的电石渣浆经过泵输送到压滤机,其中滤得的水可回用,而电石干渣则传送至不远处的水泥厂,全部用于生产水泥。
刘文献经常讲,在世界级大型化工区中,体现“循环经济”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产品项目一体化”。通过对上中下游产品链的合理规划布局、化工生产装置和产品前后的连接、副产品的回收再生,实现资源的减量投入、集聚生产和循环利用,从而实现原材料利用的最大化。河北盛华通过采用国内外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工艺技术,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形成化工原料、中间体、产品、副产品及废弃物的互供共享关系,达到原料投放到最终产品的循环机制,进而走出一条“循环经济”之路。
河北盛华园区项目主要装置均选用世界一流设备和工艺:一次盐水工序采用膜法除硝装置、电解工序采用北化机零极距离子膜电解槽、氯气处理工序采用德国西门子氯气压缩机、氯化氢合成工序采用二合一蒸汽型石墨合成炉,聚合工序采用日本智索工艺,选用108m3聚合釜,冷冻工序引进美国约克冷冻机等。热电厂发电机组采用背压式发电,蒸汽发电减压后产生的低压蒸汽用于驱动设备、制冷和化工生产,进而取代了传统的电动机驱动方式。热电厂不设大型双曲线凉水塔,运行过程中冷凝水全部回收利用,可以大大降低水的消耗和热耗,综合热效率可由纯凝发电机组的30%提高到80%,仅此两项每年可以节电、节水约1亿多元。粉煤灰砖厂利用PVC装置产生的工业废料电石渣和热电厂锅炉产生的粉煤灰生产新型建材蒸压砖,属国家鼓励发展的节能环保建材新产品。每天生产约4万块蒸压砖,全部用于园区建筑墙体砌筑。
“在这里,废渣是宝贝,废气是宝贝,废水也是宝贝!”每当有人参观盛华园区时,刘文献总会这样说。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提高效益,这效益就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这些效益也正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动力,这本身就是一个小循环。“河北盛华将立足于已建立的产业基础,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力度,坚持以氯碱化工与氟化工为主的战略发展方向;完善产品结构,形成主业突出、产品组合丰富的产业链结构体系,努力成为牵动地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成为全省、全国同类企业的龙头企业。”
预计到2015年,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利税35亿元,可解决就业人数2000人,同时还能带动周边其他产业5000多人就业。河北盛华将打造一座集氯碱化工与氟化工为一体的,产销收入过百亿元的‘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现代化循环经济工业基地。”刘文献信心满怀地说。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刘文献就围绕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打好2012年收官之战,向全厂干部员工发出了“大干三十天,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动员令。河北盛华,将在循环经济的跑道上向着一座美丽的化工新城昂首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