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氯碱化工着重循环利用 打造园区经济创效益
更新日期:2013-2-1 来源:上海国资 作者:刘晓翠 |
在线收藏 |
|
2012年,对于中国的制造业来说,可谓风雪交加。大多数制造业企业举步维艰。然而,在业内普遍亏损的情况下,华谊集团下属的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依然取得了1个亿的利润,成绩相当亮眼。
“通过经营模式和融资模式的转变与创新,我们在逆境中也取得了稳定的增长。”该公司副总经济师唐吉庆告诉记者。
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由原国有特大型企业上海氯碱总厂改制而成,主要制造和销售烧碱、氯及氯制品,以及聚氯乙烯塑料树脂与制品,其中烧碱的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前列,主要生产基地分布在上海中部的吴泾化学工业区以及南部的上海化学工业区。
从2007年开始,氯碱化工开始对吴泾化工区的资产进行调整,停止生产年产10万吨的47型隔膜法烧碱装置、年产15万吨的离子膜烧碱装置、燃油锅炉等多套装置。
部分生产装置的停产,使得氯碱化工的能耗下降约31万吨标煤/年,实现了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同时也拉开了吴泾基地产品结构调整的序幕。
氯碱化工将新一轮发展重心将转移到上海化工区。确立了氯资源有竞争力供应商地位和建设以糊树脂为主的特种树脂生产基地。化工区也是氯碱化工“十二五”新材料建设主战场。
实际上,氯碱化工从一开始就参与了上海化工区现代化生产基地的建设,并与英国石油化工、德国巴斯夫、德国拜耳、德国德固赛、美国亨斯迈、日本三菱瓦斯化学等跨国化工巨头比肩为邻,逐步形成大项目的良好合作互动关系,并收获了协同带来的经济效应。在行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氯碱化工经受住了考验。
“化工园区模式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氯碱化工人士表示,这种上下游一体化综合利用的园区模式,能够实现能源与资源的合理利用,最大限度地节能降耗、降低成本,增加产品附加值和企业抗风险能力,并通过循环经济模式,应对越来越严峻的碳减排压力和环境保护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氯碱循环利用
在化工园区模式中,效益最为显著的就是循环经济。
氯碱化工从围海造田开始就参与上海化工区基地的建设,化工区一期投资建设90万吨乙烯、上海联合异氰酸酯、聚碳酸酯、拜耳一体化园区、苯酚丙酮等重大项目。所有这些项目特别是全世界仅四五家公司拥有的高附加值MDI和TDI新材料技术项目的生产,都离不开烧碱和氯气,而在中国氯碱工业中居于领先地位的氯碱化工,2009年氯碱的烧碱产量76万吨,全国排名第一。这在技术上的优势奠定了氯碱与跨国公司合作的基础。
“我们与跨国公司合作,主要看重了他们的MDI/TDI高附加值。这个产品是属于蓝海,而我们的产品尚在红海,如何与其合作接轨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发展机会。”唐吉庆说,“化工产品的一大特点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相互交织,我们生产的产品可以是另一家公司的原材料,而他们生产的副产品又可以是我们的原料,这就使得资源的循环利用成为可能。”
早在2000年,氯碱化工便开始规划循环经济,其下属的华胜公司是上海化学工业区的龙头配套项目,为化工区拜耳、巴斯夫、亨斯曼等外资企业生产MDI/TDI等装置提供原料氯和烧碱产品,并利用赛科(BP)充足的乙烯原料,二次用氯,消化副产HCL气体,以其制造二氯乙烷,实现了氯资源的多次利用。
“产品还是原来的产品,但是为什么我们能盈利?因为我们卖了两次,甚至三次。这就好比我卖一批甘蔗给制糖厂,原价可能是2000元,我1200元卖给你,但是你要把经过榨糖之后剩下的甘蔗渣再还给我,我还能拿甘蔗渣生产出动物饲料再卖一次。”唐吉庆解释道。
据悉,至2012年,氯碱化工在化工区的投资已达40亿元,产品规模为72万吨/年烧碱和72万吨/年二氯乙烷,备有500万吨吞吐能力的专用码头,另外还有即将建设的乙烯罐,主战场格局已全面形成。
合约方程式
与此同时,氯碱化工致力于经营模式的转变。用唐吉庆的话说,就是“卖还是卖这样的东西,但是卖的方式不一样了”。
具体而言,是将合约公式化。由于氯碱化工与下游企业签订的大都是长期合约,时间跨度长达15年。为此在确定项目之初,氯碱化工会根据企业的需求配套建厂。在价格的设定方面,氯碱采用成本加上合理利润的方式制定公式,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采用变量,一旦某一要素价格上调,相应的产品价格也会跟着上涨。
除此之外,倘若客户因减产而减少对原材料的需求,超过一定比例也需要支付相当数额的赔偿金。“我们设定一定比例的浮动标准,客户企业如果减产超过该比例,就要赔钱。而相应的,如果供应不足,我们也要赔钱。”唐吉庆表示。有了双向制约,氯碱产品的生产便更有保证,跨国公司就算要减产,也不会先削减中国公司的产量。而前提则是氯碱的装置管理水平必须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客户之所以愿意接受如此苛刻但对等的条件,一方面在于跨国公司对国际惯例的接受程度较高,另一方面在于成本预算的可控,对企业来说,减少经营风险与创收同等重要。
“要提高一个化工区或者一个产业链的竞争力,各家企业都要抱成一团,并且各司其职,做这整个产业链里自己最擅长的一段。就氯和烧碱来说,我们的产品质量肯定是最好的,管理服务能力也是最强的,所以才有议价能力。”唐吉庆如是说。
在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氯碱化工还探索出新的融资模式,不仅解决了发展资金需求,还加深了与下游伙伴长期的“良好、互信、双赢”合作关系。下游企业先以货物预付款形式(30%项目资本金)分期提供资金援助,氯碱化工在产品交付的过程中再把钱还给他。通过这种方式,氯碱化工便有了宝贵的发展资金,最终使氯碱化工与跨国公司这些大船紧密捆绑在一起,在市场的风浪中稳步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