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12-3 来源:中国化工报 编辑:氯碱网 | 在线收藏 |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第三届企业文化促进大会12月1日在北京举行。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当前石化行业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越贴越紧、和中心工作越靠越实,彰显了鲜明的产业和时代特色。会议指出,面对“十三五”时期行业发展的新常态,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发挥引领作用,创新理念,加快文化落地,助推石化行业实现强国梦想。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化政研会名誉会长顾秀莲在致词中表示,石油和化工行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基础比较好,起点比较高,成效也很显著。石化行业要准确把握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新趋势,下大力气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中国石化联合会原会长、中化政研会原会长李勇武也在致词中表示,在新常态下,石化行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其凝聚人心、激励斗志、推动发展的支撑作用。
“新常态下的企业文化,必须与发展相结合、与管理相协调、与人本相呼应、与品牌相促进。”中国石化联合会会长李寿生在主题报告中,对“十三五”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如何引领行业新常态提出建议: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紧紧围绕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主线,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创新行业的企业文化,为加快建成石油和化学工业强国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李寿生指出,要把握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大格局,与时俱进地调整企业文化发展战略;要重新审视企业文化的本质和功能,文化建设必须融入经济发展的洪流,激励干部职工为实现中国梦、行业梦、企业梦和员工梦而不懈奋斗;要以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推进企业文化理念的创新,包括创新文化建设理念、创新科技驱动理念、创新经营管理理念、创新安全环保理念、创新责任关怀理念等;要切实抓好落地模式的再造,切忌搞形式主义。
中化政研会常务副会长郝长江在主旨报告中指出,第二届企业文化促进大会以来的3年间,石化行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机制基本成型,文化建设很好地发挥了培育队伍、提升管理、支撑战略、引领发展的作用。但当前企业文化建设仍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发展不平衡、缺乏文化自觉、体系不完善、对新常态理解不够透彻等。面对“十三五”新常态,各企业应对企业文化进行全面的诊断和评估,根据本企业的规划目标和战略实施要求,进行创新、提升,着力将文化力转换为现实发展力。
据悉,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第三次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大会召开前夕,最近出版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企业文化建设报告》首次发布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实施细则》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这是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结合行业实际推出的企业文化建设实施工具,对于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评价、发挥示范单位引领作用、提升全行业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细则》设立了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企业文化运行体系和企业文化建设效果体系3个一级指标,其下设置8个二级指标,在二级指标下还分别设置了29个三级指标和8项具体指标。其总分设计为1000分,其中企业文化理念体系270分,企业文化运行体系440分,企业文化建设效果体系290分。《实施细则》指出,各企业可根据实际对分值适度调整。
《管理办法》指出,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的认定主体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和中国化工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化工企业文化建设协会)。原则上每两年进行一次联合认定命名。
《管理办法》规定,凡申报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的企事业单位必须具备5项条件,即: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和独特的示范亮点;制定企业文化发展规划和实施纲要;拥有弘扬企业文化的传播渠道和手段平台;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结合;生产经营业绩良好,支持公益事业。若申报企业近两年内有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发生重大安全、环保、质量事故,提供虚假材料等行为,都会被免除申报资格。
《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由中国化工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化工企业文化建设协会)编制。中国化工政研会表示,我国石化企业众多,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组织结构、企业规模、经济效益、文化生态等各有千秋,《实施细则》只能作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评价的基本依据,各单位还要结合实际建立自己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考评方案,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目的。据悉,《实施细则》在发布之前,曾反复在吉林石化公司、华谊(集团)公司、平煤神马集团公司、西太平洋公司、新和成股份公司、黑松林股份公司等企业进行了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