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 糊树脂 电石 | 烧碱 液氯 盐酸 原盐 | 甲烷氯化物 环氧氯丙烷 环氧丙烷 氯化石蜡 氯乙酸 ADC发泡剂 | 国际资讯
>> 您现在的位置:氯碱网 >> 新闻快报 >> 详情

上海华谊集团创新驱动发展 节能减排促转型升级

更新日期:2013-5-9  来源:中国化工报  作者:张秀凤   在线收藏
    上海华谊(集团)公司是上海市国资委系统的大型企业集团,拥有17家子公司。这些年来,在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城市布局调整、远离资源产地、安全环保等一系列挑战面前,华谊坚持以绿色化工为追求,走出了一条节能减排助推转型升级的跨越轨迹。因为在节能减排方面表现突出,今年华谊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即时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自觉推进节能减排
    历史的沿革和传承,形成了华谊以基础化工原料生产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十一五”以来,转型升级就一直是华谊发展的重中之重。党政领导班子认识到:想要在上海立足,必须做到节能减排、安全环保。除此,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经过集团上下的广泛讨论,集团确立了以“与生态环境相容,与上海产业发展导向相符,与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相联,与上海国际大都市形象相称”的发展原则。
    为增强节能减排意识,集团紧紧扣住员工宣传教育这一重要环节。从最初的政策解读,到形势任务的宣传;从节能减排与企业长期发展的关联度及重要性分析,到生存意识、危机意识教育;从“绿色化工,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愿景激励,到节能减排自觉性和紧迫性的激发,企业和员工的责任感逐步增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使命意识逐步转化为自觉行动。
    “十一五”以来,集团节能减排、结构调整投入超过41亿元,环保投入30亿元,其产生的效应是产值能耗同比下降29.7%,折合标煤130万吨。经过环境综合整治,集团减排废水36.3%,减排二氧化硫75.8%,节能减排总量占上海市总量的3.6%。
    主动淘汰落后产能
    对于传统产业而言,节能减排势必使增长方式“伤筋动骨”,而华谊却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主动加压。2006年以来,集团先后关闭淘汰了焦炉、合成氨、烧碱等60余套高能耗装置,主动从高污染、低附加值领域退出。由此,集团减少综合能耗超过130万吨标煤,涉足子行业从31个收缩到22个,企业数从786户降到目前的200多户。    
    除了对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产业和产品实施大力度调整,华谊还面向全国敞开胸怀,充分运用集团的技术、品牌、管理和人才优势,与有资源、有市场的地区联动发展,大力推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置和产品的产业化。近年来,集团已在江苏、安徽、重庆、内蒙古、山东、新疆等地投资建设了20多家工厂和大型生产基地。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作为实体经济、化工制造的集团型企业,抢占创新制高点是华谊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华谊坚持将高端发展、循环发展、一体化发展作为转型的“跳板”,围绕煤基多联产、绿色轮胎、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现代服务业等五大核心业务,推进产业链升级。2012年,集团实现产值460.4亿元,其中五大核心业务占90%以上。
    近3年,集团投入23.5亿元用于技术创新和产业链高端升级。在煤基多联产领域,集团位于安徽华谊生态产业园的煤基多联产一期60万吨甲醇、50万吨醋酸、30万吨醋酸乙酯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实现规模化运营。在绿色轮胎领域,集团自主研发的FE轮胎通过了美国环保署认证,成为进入绿色轮胎领域的“先行者”。安徽回力年产1500万条高性能乘用胎一期项目建成投产,打破了国际品牌一统国内乘用胎市场的局面。在精细化工领域,集团自主开发出整套丙烯酸产业化技术、高吸水性树脂(SAP)工艺技术,目前2万吨/年SAP产业化项目已开工运行;在新材料领域,集团与杜邦合作的6000吨/年四氟丙烯一期项目已投产,二期项目正加快建设。
    围绕节能减排,推进转型升级,使华谊初步实现从单一的上海制造基地,转向全国多个生产基地,使“走出去”的战略构想变为现实;从单项产品生产,转向产业链两端,使产品链真正实现“补缺联线”;从单个企业的调整,转向“一体化、区域化”整合,使调整真正凸现“一体化”增值;从单纯的制造业,转向制造和生产服务业多元化发展,使企业呈现优势资源集中、产业链集聚、集团一体化集约发展的局面。
    在积极履行国企社会责任的同时,华谊正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朝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化工企业集团的目标大步迈进。
新闻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