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衢州大力发挥环氧氯丙烷等工业经济集群优势
更新日期:2013-9-3 来源:衢州日报 作者:蓝晨 |
在线收藏 |
|
8月份,总投资5.2亿元的衢州豪邦化工有限公司环氧氯丙烷一期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计划12月份完成设备安装。项目以巨化丰富的化工副产品氯化氢为原料,建成后有望实现年销售7亿元,为该区循环经济产业链又增添一个闪亮的“零件”。
在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中,左边是研发,右边是营销,中间是制造。在这3个环节中,制造业利润最低,因为它没有定价权,而“微笑曲线”的两端,即研发和营销,分别处于企业链的上游和下游,对原料价格和销售价格有较大的控制权,因此利润最高。
就拿国内盛行的高档智能手机苹果来说,美国苹果公司因其占有的品牌和研发技术,占有58.5%的利润,韩国公司依靠在半导体、面板产业的竞争力也获取了可观的利润份额,而中国劳工成本在苹果生产的产业链中附加值最低,利润只占了1.8%。
“创新,创新,还是创新。传统的制造业块状经济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应该创新转型,不断发展现代产业集群,使产业链纵向延伸,实现不同企业间上下游集合;横向延展,同步发展关联产业,使整个产业朝‘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主任傅炎康说。
氟硅新材料是衢州市工业经济中集群优势最明显的特色产业,目前,我市已形成了氟化工、有机硅、无机硅三大产业链,是全省首批21个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之一。
围绕氟硅,集聚区聚集起一批如巨化集团、“中天氟硅”为首的具有较高科技含量、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将这一产业的产业链越拉越长:上游,氟产业从氢氟酸、含氟单体、ODS替代品到含氟树脂,硅产业从硅粉、有机硅单体、多晶硅到单晶硅;下游,则是氟硅高新材料、太阳能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
不断拉长的产业链,优化了内部资源配置,增强了整体竞争能力,使我市氟硅产业集群的“蛋糕”越做越大。2012年,集聚区40多家氟硅企业形成联动的产业集群,实现产值150亿元。
除了努力打造以“中国氟硅之都”为目标的现代氟硅产业链,集聚区还依托巨化集团化工的优势,以氟化工、硅材料、功能新材料产业为重点,围绕园区30多家化工企业产业的氯化氢、氢气等副产物,大力延伸产业链,形成了园区内“一主三特色”的循环经济主导产业链网,使氯、碳、硫、氢等元素在产业链中得到充分的循环利用,产业价值链大大提升。
7月23日,世界500强企业“苏威集团”在中国投资的首条年产3000吨钎焊剂项目,在集聚区内的浙江蓝苏氟化工有限公司动工。该项目就是以园区内化工产品无水氢氟酸作为原料的典型的循环经济项目。项目总投资2亿元,建成后将实现年销售7500多万元,并将填补我国钎焊剂的空白。
争先进位,“弯道超车”。在新一轮发展中,我们必须通过创新驱动,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奋力站上“微笑曲线”的两端,使衢州的工业经济向世界展现无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