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柴达木借助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盐化工产业经济
更新日期:2013-9-30 来源:青海新闻网 作者:毛翠香 |
在线收藏 |
|
柴达木盆地矿产资源丰富,各类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约为80.5万亿元。
为加快推进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省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总体规划》并得到国务院批复,柴达木资源开发由地方层面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总体规划》中提出,要以盐湖资源等特色优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切入点,着力构建盐湖化工、金属冶金、油气化工、煤炭综合利用、高原特色生物及可再生能源六大主导产业体系。到2015年,基本建成盐湖化工、大型钾肥及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到2012年,基本实现资源开发专业化、精细化和高附加值化。特色优势产业形成规模,循环经济产业效益显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
按照《总体规划》要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本着鼓励创新、先行先试、深化资源管理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矿产资源配置新机制,促进了市场配置资源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资源配置向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倾斜,向产业关联度高的项目倾斜,向经济效益好、见效快的项目倾斜,向示范带动大的项目倾斜。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就是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的典型。其一期工程以氯化钾综合利用为主,目前已建成试生产。二期以氯化钠综合利用项目为主,也已建成。三期以氯化镁综合利用项目为主,明年将初步建成。
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的目标是在察尔汗盐湖建成三大基地:大型钾工业基地、大型镁工业基地、大型氯碱工业基地。形成五大产业群:钾盐、钠盐、镁盐、气盐、锂盐产业群。
公司拥有300万吨钾肥的生产能力。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一、二期投资130亿元,已形成年产66万吨尿素、22万吨PVC、20万吨硝酸钾、10万吨氢氧化钠、10万吨ADC发泡剂、8万吨碳酸钾、1万吨碳酸锂。
三期项目总投资600亿元,将形成年产10万吨金属镁、16万吨聚丙烯、80万吨PVC、80万吨电石、100万吨甲醇、100万吨纯碱。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50多亿元。该项目的建成,将实现盐湖资源与天然气资源、煤炭资源的结合,实现钾盐向钾碱、无机向有机、有机向精细化工、化工行业向有色金属行业的跨越。
这些产业链项目,前一个装置的产品是后一个装置的原材料,在国内没有可以借鉴的样板,具有产业关联度高、资源相互依赖性强、技术复杂、投资浩大的特点。用俗语来讲,可以将盐湖资源“吃干榨进”。
集科研开发、生产经营、化工产品生产、后勤服务、建筑安装、工程监理、资本运作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集团公司在戈壁滩上矗立,其实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非常可观,资源开发利用的“正能量”正在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