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鄂托克开发区氯碱等五条产业链综合发展
更新日期:2013-10-16 来源:内蒙古日报 编辑:氯碱网 |
在线收藏 |
|
建设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有力推动园区尽快构建起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型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一个园区是否能发挥最大的产业承载效能,达到产出最大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核心就是要根据园区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发展符合当地经济发展规律和园区发展需要的产业。在这一点上,鄂托克经济开发区的发展重点是明确“围绕建设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和铝循环生产加工基地,做好煤产业文章,依煤而电、依煤而化、依煤而冶,调整优化焦炭、电石等传统煤化工产业结构,改造提升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推进现代煤化工、清洁能源、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及下游深加工产业发展,促进产业高端化、产品终端化。在现已形成4条产业链的基础上,制定每条产业链的发展规划,重点引进1,4-丁二醇、二甲醚、已内酰胺、煤制油、工程塑料等下游项目,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鄂托克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曾涵说。
作为鄂托克经济开发区重要成员企业鄂尔多斯集团,经过10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煤—洗选煤—发电—特色冶金;兰炭—煤气—金属镁(兰炭—焦油—焦油加氢—清洁燃料);石灰石—石灰—电石(烧碱)—PVC(电石渣制水泥);煤—发电—天然气—合成氨—尿素;工业硅—多晶硅—多晶硅及光伏下游产业5条产业链。而这5条产业链又环环相扣,成为产品的上下端,从而实现了资源利用最大化。
作为自治区西部重要工业园区之一,“十二五”期间,鄂托克经济开发区将建成以硅材料、化工及建材产业为主导产业,具有鲜明循环经济特征的现代化工业园区。鄂尔多斯集团拟进一步扩大多晶硅项目的产能,力争在“十二五”期间达到年产1万吨多晶硅,并发展多晶硅下游产品,如铸锭、切片及光伏、光电等产业,同时,计划把园区打造成全国重要的PVC生产基地和交易中心,形成年产200万吨PVC和200万吨电石的生产能力;三维集团年产2100兆瓦太阳能级多晶硅片和600兆瓦单晶硅片项目也将在园区实施,同时计划建设年产1050万吨煤炭干馏、500万吨焦化项目、100万吨煤焦油加氢项目。除此之外,园区将重点发展PVC产品延伸加工、电石渣和粉煤灰生产水泥熟料项目、煤矸石生产烧结砖等产品以及其它工业废渣的综合利用,鄂尔多斯集团100万吨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项目、电石渣综合利用制水泥项目也在有序推进中。
鄂托克经济开发区在产业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链与产品,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强,专利成果显著,真正实现了技术向效益的转化;工业废弃资源利用率高,其中余热发电、脱硫技术、尾气回收综合利用技术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并先后引进美国西格玛、高盛、日本三井等世界500强企业和鄂尔多斯、神华、宜化等国内500强企业进驻园区,培育了双欣、星光、建元等一批本土骨干企业。实施大化肥、PVC、多晶硅等重点项目76个,累计引资530多亿元。现有企业6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3家,产值超10亿元企业8家。已构筑起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五大主导产业和煤化工、氯碱化工、天然气化工、硅化工4条产业链,实现了产业大循环和产业之间的“工业代谢”。形成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循环经济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