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 糊树脂 电石 | 烧碱 液氯 盐酸 原盐 | 甲烷氯化物 环氧氯丙烷 环氧丙烷 氯化石蜡 氯乙酸 ADC发泡剂 | 国际资讯
>> 您现在的位置:氯碱网 >> 新闻快报 >> 详情

电石行业需求下滑 兰炭企业着力开发新需求市场

更新日期:2013-11-25  来源:中国化工信息网  编辑:氯碱网   在线收藏
    “今年以来,兰炭价格总体呈下降态势。目前中料出厂价仅700元(吨价,下同),焦粉出厂价只有600多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逾150元跌幅。中长期看,兰炭市场前景并不乐观。但如果我们注重开发新的下游消费市场,并取得突破,兰炭这个夕阳产业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这是记者半个月来走访我国兰炭主产区陕西榆林时,众企业老总的一致看法。
传统领域需求持续萎缩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神木能源发展公司总经理贺孝平表示,兰炭传统消费市场主要包括电石、铁合金、小化肥三大领域。由于均属“两高一资”行业,这三个行业近几年大量淘汰落后产能,客观上减少了对兰炭的需求。统计显示:“十一五”以来,我国小化肥企业数量锐减了2/3,铁合金行业全面淘汰了6300千伏安以下矿热炉,电石行业累计淘汰落后产能670万吨。随着国家对“两高一资”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的加大,今后几年仍将有大量电石、小,化肥、铁合金的落后产能退出历史舞台,继续减少对兰炭的需求。
    “电石行业对兰炭需求量的减少将重创该行业。”陕煤化集团神木煤化工产业公司总经理王会民表示,我国约有3/4PVC产能为电石一乙炔工艺,但这一现状正受到乙烯来源多元化的挑战。由于国内约60%的兰炭用于生产电石,一旦电石法PVC行业低迷,无疑会减少对兰炭的需求。
新增产能依然有增无减
    更为糟糕的是,在传统消费市场已经并将继续萎缩的情况下,兰炭(含焦粉,下同)产能不仅没有萎缩,反而因一批大项目的上马而大幅增长,产能过剩矛盾日益加剧。
    以陕西省为例,“十一五”初,该省兰炭年产能仅2000万吨。但经过2007年以来的上大压小和产业整合,目前该省兰炭年产能已经攀升至4500万吨。根据记者掌握的情况,如果在建及规划的项目如期实施,2016年,陕西省兰炭年产能将超过6000万吨。
    加上内蒙古、新疆、河北、河南等地现有及新增的产能,2016年前后,全国兰炭年产能将突破1.3亿吨。但若无新增消费市场的、拉动,届时,全国兰炭年需求量将很难超过6000万吨,这意味着,将有一半以上装置闲置。
新兴市场锁定四大领域
    “化解产能过剩、帮助兰炭行业走出困境的唯一办法,就是努力开辟新的消费市场。其中,化工、发电、民用取暖、高炉喷吹四大领域潜力巨大。”王会民、贺孝平,以及府谷奥维乾元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任涛、神术富油能源科技公司总经理杨占标等老总这样建议。
    任涛表示,焦粉在化工领域的使用前景非常广阔。今年以来,奥维乾元公司为消化其60万吨/年兰炭所产的焦粉,进行了焦粉掺混原煤制作水煤浆的试验。所得水煤浆在该公司年产30吨合成氨、20万吨甲醇项目使用结果表明,原煤中掺人不超过30%焦粉,所得水煤浆的流变性、气化性、黏度等技术指标无明显变化。虽然氧耗略有增加,但气化炉的工况更加稳定,粗合成气的有效成分更高,综合效益较为明显。后期,如果在探索、完善、优化的基础上,将这一技术在煤化工行业推广应用,则每年新增焦粉用量可达数千万吨。
    贺孝平则看好民用取暖领域对兰炭的需求。9月10日,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提出的民用取暖实施“煤改气”工程,只能解决大型工业锅炉和城市供暖的燃料问题,对于分布零散的乡镇、农村居民取暖所用燃料则鞭长莫及。作为一种高热值炭素材料,兰炭在生产过程中,已经除掉了煤中的S02、NOx及其他易挥发组分,属优质清洁燃料。后期只要政府加以引导,鼓励居民使用兰炭,就能培育1500万吨/年以上的消费市场。
    杨占标则对高炉喷吹的前景表示乐观。他向记者透露:为解决焦粉使用问题,富油公司已经联手多家钢铁企业,开展了两年多的焦粉替代无烟煤进行高炉喷吹炼钢试验,结果发现焦粉以15%-30%比例喷吹是完全可行的。后期,一旦全国焦粉产量骤增,兰炭企业与钢铁企业联手对炼钢炉略加改造,就可实现焦粉高炉喷吹的常态化使用,大幅降低钢铁企业生产成本,并为兰炭行业新增3000万吨/年以上的巨大消费市场。
    “煤一焦一电一化一体化模式潜力更大。”王会民表示。他以陕煤化集团即将建设的神木清水园千万吨级煤热解一焦油加氢+焦炉煤气制甲烷+焦粉一发电一体化项目为例,建成后,不仅能得到数百万吨国内紧俏的清洁液体燃料和液化天然气,还能实现煤炭的分质利用,为煤及焦粉的清洁、高效转化探索现实而崭新的路径。
    “此前,因为兰炭规模小,且大多是实力较差的民营企业经营,技术进步十分缓慢。而今,随着煤干馏及煤焦油深加工规模的扩大,以及越来越多实力雄厚的国有大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加盟,该行业的技术进步已经明显提速,新市场的开发也在有序推进。随着技术进步和新的消费市场的开发成功,经历了数年低迷与阵痛的兰炭行业,必将再度崛起,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好发展。”王会民对兰炭市场的前景充满信心。
新闻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