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蒙西园区以循环发展作为当地招牌和旗帜
更新日期:2013-12-2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作者:王雪娟 |
在线收藏 |
|
在蒙西园区,随处可见循环发展的成果。在外围环境上,夏日蒙西绿草如茵,鲜花烂漫的美让人很难相信,这里居然是一个聚集着十几家水泥、炼焦、煤炭、化工企业的工业园区。在产业发展上,蒙西园区更是将“循环”的理念加以高度利用。
记者了解到,今年蒙西园区实施了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19个(新建5个、续建14个),总投资413亿元,计划完成投资130亿元。而园区在产业布局中,无论是优势产业的提升,还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循环”都是贯穿始终的主线。围绕打造新型化工和特种冶金两大产业基地的目标,蒙西园区着眼于全力打造优势产业,做好产业链的延伸。相继引进实施了双欣44万吨PVA、君正160万吨PVC、中谷矿业60万吨PVC、德晟300万吨金属制品、星光80万吨铸锻件等重点项目,并配套建设了建材、电石、无缝钢管等下游产业,使循环产业链条不断拓展延伸。抓住沿海和京津冀地区产业“西进北上”的机遇,积极争取,两个120万吨PVC项目已经获批并在加紧实施,同时,考察引进PVC下游产业,以推进园区产业向高端化、终端化、集聚化发展。园区目前已与浙江日出实业集团、上海张江企业孵化器公司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另有三家企业正在积极洽谈中。
在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中,园区利用北方发电公司机组与蒙西20万吨氧化铝项目,已初步构建起煤电铝一体化发展格局。今年园区将重点抓好君正、双欣两个2×33万千瓦自备电厂的建设,构建园区电力局域网,实现用电直供直销,推动电力企业与其他化工企业的优势互补。煤化工产业方面,已形成380万吨捣固焦产能,并配套建设了10万吨甲醇、8万吨苯加氢等下游产业,基本实现了煤炭资源“吃干榨净”。在已有产业格局的基础上,蒙西园区今年还着力在焦油、焦炉煤气等副产品利用上做文章,通过实施双欣60万吨煤制甲醇及20万吨甲醇制烯烃、神华90万吨甲醇制30万吨烯烃项目,推进煤化工产业向煤制烯烃等高端产业延伸。建材产业方面,重点围绕PVC/PVA产业、金属制品产业下游的工业废渣,建设干法水泥、工程塑料新型建材项目,形成循环发展的产业格局。记者了解到,如今,双欣的PVA系列产品已遍销海外,并在国际市场中占领了一席之地。2012年,双欣环保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荣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称号,成为园区继蒙西集团之后第2 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蒙西园区的循环发展,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中央电视台曾以“一条废气管,两企业受益”为题报道了蒙西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做法:这家企业的废料排出后,马上又成为另一家企业的加工原料,企业环环相扣,形成了三条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了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零排放。而蒙西园区历经8 年自主研发的利用粉煤灰生产氧化铝的工艺亦于日前获得了自治区的重奖。
循环发展为蒙西园区筑起了腾飞的新高地,蒙西园区也继续以“循环”为方向,确定了未来发展的更高目标——打造中国西部一流园区。力争通过3至5年努力,实现经济规模倍增扩展。到2015年,销售收入和财政收入分别超350亿元和30亿元,百亿企业达到3户,实现产值和税收翻一番。到2017年,销售收入和财政收入分别超500亿元和50亿元,百亿企业达到5户。PVC和特种钢两大产业在西部地区掌握一定行业话语权,园区综合实力进入自治区重点工业园区前列。
为实现“一流”目标,蒙西园区在充分自我分析和认知的基础上,圈定了三个工作重点:
其一,破解瓶颈制约,增强发展支撑力。
一是破解治污瓶颈。加快推进日处理2万吨工业污水处理厂、年处理117万吨灰渣场的建设,解决园区废水、废渣处理问题。二是破解运输瓶颈。加快建设公路物流园区,解决园区企业运输需求,积极协调开通京藏高速园区北出口,完成鑫诺物流货运站台改造工程,畅通运输通道。三是破解安全瓶颈。加快实施河道疏通和截洪沟工程,确保园区防洪安全。同时,力争启动建设园区消防特勤站,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其二,突出项目带动,增强发展驱动力。
继续推动项目建设,全力加速20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建设步伐。一是力促新建项目如期开工。全力推进蒙西二期20万吨氧化铝,星光50万吨无缝钢管、双欣2×300兆瓦煤矸石热电厂等5个项目开工建设。二是保障续建项目投产见效。全力推进君正30万吨PVC联产30万吨烧碱、50万吨电石联产60万吨白灰,中谷30万吨PVC联产30万吨烧碱、50万吨电石,双欣40万吨电石联产白灰等项目建成投产。这些项目的投产,将大大增加园区的产能。三是加强下游产业招商引资。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筹建PVC、PVA、钢铝等高新产业项目孵化园,采取主动出击、广泛宣传等方式,积极引进下游项目,构筑起完整的循环产业链,推进园区产业向高端化、终端化发展。
其三,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发展软实力。
继续落实项目跟踪责任制,实时跟踪服务,帮助企业完善各类手续,争取用水、用地指标和资源配置,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提升环保安全水平,加强对各排污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安全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