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乌海市海南区以科技创新作引擎带动经济发展
更新日期:2013-12-17 来源:内蒙古科技信息网 作者:王颖 |
在线收藏 |
|
在“工业强区”战略指引下,内蒙古乌海市海南区坚持“项目带动、科技带动、创新带动”,围绕自治区西部精细化工城、煤焦化工和氯碱化工两个基地的建设,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结合现有煤化工企业研发力量,加强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任务,不断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条,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鼓励扶持企业与高等科研院校“联姻”合作,把科技元素融入传统产业,自主创新、延链补链,促进传统产业高新化;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企业“转精”,效益“转高”,链条“由短转长”,结构“由重转轻”。
产学研联合对于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海南区积极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牵线搭桥”,鼓励、支持他们整合创新资源,促进创新要素与生产要素在产业层面的有机衔接,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构建产学研利益共同体。
在科技创新牵头企业黑猫炭黑公司,十几位有实力的科研人员齐聚实验室,18项发明专利技术从这里走向车间,吸引着精细煤焦化企业主动落户,而这一切得益于公司对产学研的重视。
“我们公司与青岛科技大学、中橡炭黑研究院等专业机构建立了长期密切的技术合作关系,形成了产学研结合的产品研发体系,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同时,我们公司技术中心有中高级工程师6人,工程师8人,外聘专家5人,助理工程师及其他技术人员34人。这支科技队伍每年都能研发出新的技术并转化到生产中,为提高企业效益做出了科技贡献。”黑猫炭黑公司生产副总经理程文辉说。
如今,黑猫炭黑、海亮塑胶等8家企业与天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研发机构开展的9个地院合作项目顺利进行;海化公司与包头稀土研究院和与广东农科院达成产学研意向就“PVC生产各类助剂项目”和“利用企业废渣生产土地改良剂项目”进行研发,将为企业带来新的生机;海亮塑胶与北京化工大学、四川大学合作的特种PVC管材生产项目,延伸了氯碱化工产业链,提高了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西水公司与中国建材科学研究院和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合作“高频斩波交流调速减排二氧化碳技术”“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等项目环保节能;泰和煤焦化和清华大学北京昊华远航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的余热余压回收利用和锅炉废水零排放项目促进了能源循环利用;东孚公司与中国建材研究总院合作进行的“高性能新型矿物材料暨改性粉煤灰技术”研发,已取得实效。
为实现工业企业的长远发展,走好科技这步棋,依托我市出台的《推动重点工业产业发展科技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加快推进自主创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科技创新制度,海南区紧抓科技发展、加大资金扶持,引导科技投入、推动自主创新。2010年以来,累计为企业争取科技研发资金2000多万元,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自治区研发中心3家,27项科技成果和专利实现了就地转化,20多家企业从中直接受益。
在通过“创新”实现“突围”的新型工业之路上,在自治区新一轮的科技角逐中,今年,海南区又赢得了内蒙古煤焦化工新材料研究院的落户,煤焦化工领域有了更高层次的科技创新平台,辐射带动海南区41家煤焦化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