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3-12-18 来源:中国氯碱网 编辑:氯碱网 | 在线收藏 |
---|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昨日发布公告,公告中称该企业综合利用化工一期、二期项目主要是依托察尔汗盐湖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开发的大型化工项目。截止目前综合利用化工一期项目各装置基本能稳定生产,综合利用化工二期项目已基本完成工程建设,目前在已进入投料试车,打通工艺流程阶段。
其中,综合利用化工一期工程于2005年9月开工建设,项目投资概算44.80亿元,项目设计生产品种和规模为:12万吨/年氢氧化钾装置(其中: 6万吨生产片碱,其余转化成7.2万吨碳酸钾。),10万吨/年PVC装置,19万吨/年合成氨装置,33万吨/年尿素装置,4.5万吨/年天然气裂解制乙炔装置,2.5万吨/年电石乙炔,两套20000标方/小时空分装置,10万吨/年甲醇装置,以及与之配套的辅助生产设施、公用工程等装置。
该项目各装置从2010年10月开始陆续投料试车,各装置的投料试车具体情况如下:2010年12月氢氧化钾装置打通工艺流程;同时电石乙炔装置开始投料试车;至2011年5月PVC装置生产出产品;2011年11月起氯碱系统能够连续稳定生产出合格产品; 2012年6月天然气裂解装置制出乙炔气和合成气,工艺流程打通;2012年8月甲醇装置投料试车,打通工艺流程,生产出产品; 2012年12月合成氨、尿素装置完成工程建设,并进行联合试车,但不能稳定连续运行;通过对合成氨、尿素、氢氧化钾等装置在设备、工艺线路等方面进行不断磨合及技术改造和工艺调整,2013年9月合成氨、尿素、氢氧化钾装置能够稳定运行并产出合格产品,截止2013年11月综合利用化工一期项目除甲醇装置外其他装置已经达到产能约80%的负荷。
甲醇装置目前负荷约为30%,原因主要是:(1)冬季天然气供应量受到保证民用政策要求,气量受到限制,(2)天然气裂解制乙炔装置产生的合成气分别用于合成氨装置和甲醇装置,合成氨装置的供气量达不到足够多时无法运转,因此先供足合成氨装置,剩余其提供给甲醇装置。 通过不断提高天然气裂解制乙炔装置的负荷,最终会使甲醇装置负荷达到设计能力。
2013年1-9月,综合利用一期项目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1亿元,累计亏损6.01亿元,亏损主要原因是产品原材料价格上调,天然气价格从2013年7月份上调为2.056元/立方米(含税价),1-6月之前为1.546元/立方米(含税价);由于产品产能还未释放,单位生产成本仍然较高;化工产品价格近年长期在低位徘徊,致使整体化工行业出现亏损。
综合利用化工二期项目2007年5月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概算50.68亿元,项目设计生产品种和规模为:12万吨/年离子膜烧碱装置、30万吨/年合成氨、12万吨/年PVC、33万吨/年尿素、12万吨/年VCM的生产装置能力,年产5万吨天然气制乙炔装置、以及热电中心和与之配套的辅助设施、公用工程等。
截止本公告日各装置已基本完成工程建设,除供热中心外的其他主要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已基本正常运行,离子膜烧碱装置(由于市场原因,离子膜烧碱装置改用氯化钾投料,目前生产氢氧化钾液碱)、PVC装置、尿素造粒装置等单个装置已投料试车并生产出合格产品,合成氨、尿素装置正在组织投料试车,并争取早日打通生产工艺。
二期项目因后续主要生产装置未能打通生产工艺,生产工艺流程无法达到物料平衡,未能实现稳定联合整体运行,尚未达到可使用状态。
此外,综合利用项目一、二期项目较原计划投料试生产推后的原因主要包括,由于项目的关键技术——天然气裂解制取乙炔技术是从国外成套引进,与相关公司进行商务谈判时间较长,工艺确定周期长,影响了下游后续工作;项目主要设备严格通过招标程序购买,由于工艺复杂、设备技术等级要求高,有关方面设备资料提交滞后影响了施工设计进度;盐湖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装置工艺复杂,各装置间关联度较大,试车难度大;公司位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恶劣,冬季寒冷施工时间短,项目实施中面临较多难题,导致工程进展不如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