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 糊树脂 电石 | 烧碱 液氯 盐酸 原盐 | 甲烷氯化物 环氧氯丙烷 环氧丙烷 氯化石蜡 氯乙酸 ADC发泡剂 | 国际资讯
>> 您现在的位置:氯碱网 >> 新闻快报 >> 详情

乌海市推动氯碱等产业优势互补全力激活市域经济

更新日期:2014-1-9  来源:乌海日报  作者:郭婧 闫高乐   在线收藏
    市域经济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是统筹市域规划、强化区域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产业优势的区域经济。重视和发展市域经济是增强乌海市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实现“富民强市”的重要途径,对推动乌海市经济、城市转型升级及城乡一体化发展意义重大。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和乌海市市域经济总体发展规划,乌海市根据自身发展条件和特点,结合自然地理条件、资源禀赋状况、区位环境、交通水平等因素,审时度势,走出一条适合长远发展的市域经济发展之路。
    该市市委书记侯凤岐在市委六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发展县域经济,对乌海市来讲,就是发展市域经济和区域经济。就是统筹三区经济发展规划,避免各区之间产业雷同、重复建设,实现优势互补,上下游配套,推动错位发展、转型发展。
    目前,乌海市正立足比较优势,主动在自治区“五个基地”建设的产业新格局中找准发展定位,加快发展壮大市域经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海勃湾区——煤焦化、钢铁冶金、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
    近年来,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海勃湾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就,构筑起了煤—焦—化工、煤—焦—钢铁—装备制造、煤—焦—天然气、煤矸石—电—粉煤灰—水泥—混凝土等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依托特色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能源、化工、建材、冶金等支柱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延伸发展。
    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中,海勃湾区也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努力构建起了多极支撑、多元发展的产业体系。自治区西部区域服务中心的建设、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旅游业的不断兴盛,海勃湾区也真正实现了“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旅)游”的发展理念。
    海勃湾区以千里山工业园区为平台,推动优势产业提质升级,注重科技创新和先进技术利用,着重发展煤焦油、粗苯、焦炉煤气等资源深加工,强化劣质煤和煤炭产业链下游“三废”综合利用,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工业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海勃湾区把发展服务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重点,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层次,不断增强对周边的商业集聚和辐射能力,全力打造自治区西部区域消费中心、服务中心、金融中心。
    乌达区——氯碱化工、新型煤化工、精细化工等产业
    在乌达工业园区,处处萌发着新兴工业的无限生机。
    内蒙古腾龙生物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是乌达区着力推进精细化工发展引进的一个新企业,建设年产5万吨草甘膦、2万吨乙草胺、2万吨2,4-D原药项目和年产6万吨氯乙酸、3万吨甘氨酸等农药中间体以及精细化工研发项目。
    该项目将氯气、甲醇、烧碱、盐酸等按比例配置并添加催化剂,生成原药和各种农药中间体,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全封闭循环利用的生产方式,不会产生废渣、废气、废水等影响环境的污染物。目前项目一期2万吨草甘膦、3万吨氯乙酸、1万吨甘氨酸、2万吨亚磷酸二甲酯和一个中试基地已投产,产销两旺,产品出口欧洲、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地。
    “乌达区积极发展氯碱化工、新型煤化工、精细化工等产业,加快东源科技、恒业成有机硅、腾龙精细化工等一批非煤项目建设,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乌达工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乌达区已初步形成煤化工、氯碱化工、精细化工、特色冶金为主体,互为原料、互为市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工业格局,产业结构正在由单一依赖资源向多元支撑转变。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明确园区发展定位,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乌达区的这一做法正是对乌海市市域经济发展规划的诠释。根据“8337”发展思路,乌海市主动在自治区“五个基地” 建设中找准定位,按照“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发展思路,通过“一化带三化”,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海南区——煤焦化、氯碱化工、新型高端化工及加工制造产业
     海南区作为一座新兴资源型工业城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发展优势:一是资源优势,二是产业 基础优势,三是政策扶持优势。
    在产业基础优势方面,近年来,海南区引进建设了一批煤化工、氯碱化工项目,建立起“煤—煤焦—煤焦化工产品”、“煤—电—电石—氯碱化工产品”、“煤—电—特色冶金产品”三条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产业链。目前,海南区已形成1400万吨原煤、800万吨焦炭、30万吨PVC、450万吨水泥的年生产能力,建成了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煤焦化和氯碱化工基地。
    海南区是全市重要的工业布局区,海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突破点也在工业。
    海南区坚持工业强区战略不动摇,从整体水平上推进区域经济实现大提升。
    海南区不断做大总量,壮大煤焦化、氯碱化工产业规模,鼓励骨干企业实施联合、兼并、重组,整合资源和生产要素,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提质增效;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高标准改造能源、化工、建材、冶金等传统产业和现有企业,大力发展非资源型接续替代产业,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体系。
    发展市域经济,提高市域经济的竞争力必须要认清自身发展条件和特点,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打造特色产业。乌海市立足长远,统筹规划,明确发展定位,避免同质化,以“别”取胜,实现优势互补,上下游配套,推动错位、转型发展,打造优势特色产业,积极构筑地区经济发展新优势,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的经济发展之路。
新闻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