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甘河工业园发展化工产业链实现产品大循环
更新日期:2014-1-21 来源:青海日报 编辑:氯碱网 |
在线收藏 |
|
在青海省工业经济总量中,甘河工业园区占比超过10%。随着一大批循环经济项目的进驻,甘河工业园企业内部循环、园区企业与企业间循环、园区企业与省内企业间循环等循环经济体系正加速成型。一个以新型工业化和循环经济为主导的产业基地正在崛起。
“循环”这个词,是紫金矿业集团青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雷忠在谈及公司发展时,提及次数最多的。紫金矿业在青海有三个项目,其中设立在甘河工业园区的是配套德尔尼铜矿的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项目,也就是将尾矿“吃干榨尽”。
“紫金矿业入驻青海,在实现园区企业与省内企业间循环的同时,也实现了园区企业与企业间循环。”甘河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紫金矿业青海公司总经理李雷忠向记者介绍,在硫金矿(即铜矿尾矿)的焙烧过程中,会释放很多热量。青海紫金利用中高温余热发电,中低温余热供暖,现自发电项目已基本满足公司的用电需求,并投资8000万元自建污水处理站,委托第三方经营,实现污水的达标排放。
“我们利用青海本地优势资源特别是青海紫金、西部矿业锌业分公司、珠峰锌业等园区内企业的副产品硫酸生产化肥,在同等条件下,每吨成本可降低40%至50%,企业的竞争力大大提升。”青海云天化国际化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伟说。
依托硫酸、氯气等副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的还有青海同鑫化工有限公司。“公司所用的配套原料,90%可在园区内得以解决。”同鑫化工董事长许慧杰告诉记者。
据甘河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企业青海天泰制钠有限公司的副产品为氯气,曾因下游加工受限,产能难以释放。为此,园区通过引进配套企业,在消化副产品的同时,延伸了产业链。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的水泥装置就是一个大型垃圾处理场。”青海盐湖海纳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常喜斌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青海的盐湖资源中,按储量排名,前三位依次为钠、镁、钾。但长期以来,我们在生产钾肥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利用钠、镁资源。盐湖海纳公司就是充分利用盐湖丰富的氯化钠资源和西宁境内的石灰石资源,建设集氯碱化工、电石与水泥建材为一体的优势产业群,并由氯化钠向氢氧化镁,进而向高纯度氧化镁产业跨越,在工艺上为全国首创,将引起氢氧化镁和耐火材料产业格局和市场格局的重大变化。
据常喜斌介绍,盐湖海纳PVC一体化项目具有引进技术先进、循环经济产业链完整、装置技术和自控水平高等特点,创造多项全国乃至世界之最,而其中的水泥装置,就是为企业内部的循环系统及园区企业的循环经济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