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化工企业通过推动产业升级应对产品市场低迷
更新日期:2014-2-26 来源:中国化工报 作者:王秋 常红 |
在线收藏 |
|
2013年受化工市场低迷及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辽宁化企遭遇效益寒冬。马年伊始,辽宁化企以效益为目标,以产业升级为切入点,通过生产线路升级、环保设施升级、油品质量升级,延长上下游产业链,拓宽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市场竞争力。
开辟新线路剑指高端
走何种产品路线才能增加效益?锦州石化公司今年把目光投向高附加值产品,优化产品结构,尤其在航煤生产上下功夫。
经过市场分析和效益对比,锦州石化紧盯高效产品,采取“一减三增”策略,即减少以90号汽油为代表的低效产品产量,增产97号乙醇汽油、航空煤油和-35号车用柴油。企业把调整产品结构的着力点放在以航煤为代表的高附加值产品上,借助装置配套、产业链齐全优势,积极调整航煤生产线路,除在现有常减压装置、加氢裂化装置2条线生产航煤外,又投入少量资金进行装置改造,新开辟出加氢精制生产方式,变成3条线生产航煤。
“加氢航煤产品已经顺利通过国家航空油料鉴定委员会专家组认证,为保证航煤质量和产量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锦州石化生产技术处长隋昊说。
目前,锦州石化日产航煤2000吨,年产70万吨,跃居国内炼厂航煤产品收率首位。
辽宁方大锦化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灵活的机制与体制,实施产品结构调整,从老工艺、低效益向新技术、高附加值过渡,使老企业重新焕发生机。
过去,方大化工主导产品之一聚醚产品比较单调,今年他们大力抓好年产3万吨聚合物多元醇装置的进一步完善和年产4万吨聚醚装置的继续扩产工作,提高聚醚产品技术含量和档次,提高环氧丙烷和聚醚系列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通过高品质新产品为公司创造更大的效益。
投用环保设施变废为宝
化企在生产产品时,也在消耗着能源和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成为不少化企保持持久生命力的重要源泉。今年以来,辽宁一些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合理利用“三废”转化为资源和产品,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锦西石化热电锅炉烟气治理升级脱硫脱硝除尘改造项目,总投资近3亿元,于2013年3月通过可行性报告评估,同年开工建设,今年1月中旬建成并试产成功。该套烟气脱硫装置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装置投用后,可把过去当作废气的二氧化硫作为原料生产脱硫石膏。截至目前,不仅生产系统运行平稳,而且脱硫石膏产品销售市场火爆,实现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据了解,在2月10日该公司脱硫石膏产品招标现场,共有4家竞标企业将自己手中填好的报价单装入信封,统一交给公证人员。最终葫芦岛丘山运输服务公司以每吨97元的高价中标。
以往,锅炉内喷钙干法脱硫工艺产生的副产品灰渣,由于硫含量较高,周边水泥厂也只是作为原料少量混掺,粉煤灰去向成为老大难问题。为保证生产系统后路畅通,其余部分只能通过填埋方式处理,综合利用水平较低。如今,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产生的粉煤灰应用路子宽了,不仅水泥厂可以大量使用,搅拌场、砌块制造场等也将广泛应用。另外,脱硫石膏作为水泥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缓凝剂被广泛使用,脱硫石膏进一步深加工还可用于制造石膏切块、石膏砂浆、石膏板等建筑材料,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今后,脱硫石膏深加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负责脱硫石膏销售的锦西石化渤海集团副经理李龙说。
随着清洁能源时代的到来,氢气的回收利用并销售,不但可以增加氯碱等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针对公司氢气资源丰富的优势,方大锦化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排空尾气综合利用每小时2000标准立方米氢气压缩充装项目今年已经启动。此外,大连石化公司富氢气体回收项目也将在上半年建成投产。
油品升级助推降本增效
随着我国雾霾治理步伐的加快,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将趋于严格。汽车排放新标准的实施,必须是油品升级先行。这倒逼油品供应企业通过油品质量升级向用户提供与排放标准相配套的油品。据了解,今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实施车用汽油国Ⅳ标准;2018年1月1日,全面实施国Ⅴ油品标准,部分省市可能提前实施国Ⅴ标准。
市场就是导向,不断推进的油品升级也成为炼油企业转型升级的催化剂。高标准油品必然对企业的产业集中度、资源配置和原油利用率提出更高要求,将带动企业炼油技术全面升级。
据抚顺石化公司总经理助理尤成宏介绍,抚顺石化去年9月开始转产国Ⅳ汽油。今年已开始筹划国Ⅳ向国Ⅴ升级的相关准备工作。今年他们会继续组织重油催化、南催化两套装置通过降低汽油干点的方式降低硫含量,通过调和高辛烷值组分达到标准要求。“公司目前基本具备生产国Ⅴ标准汽柴油的能力,但还需要再进行一些工艺技术上的改造、生产工艺调整以及催化剂升级等工作,这需要大量投入,随之带来成本压力问题。这就要求企业从降本增效角度出发,在满足油品高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效益,不断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尤成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