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效益压力增加 齐鲁氯碱厂生产与采购两手抓
更新日期:2014-7-17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编辑:氯碱网 |
在线收藏 |
|
6月,齐鲁石化氯碱厂迎来了一个小小的收获季节。经过一个半月的外出询价比价和反复的洽谈,他们与负责采购的物装中心联手,促使多种原辅材料供货价格逐步走低。其中用量最大的原盐每吨降低40元,6月份即节约生产成本80多万,仅此一项一年就可节约资金近千万元。
“我们心里着急啊”
“心里着急”,这是齐鲁石化氯碱厂领导在每次会议上必说的一句话。由于化工市场长期低迷,氯碱厂的效益压力十分巨大,每一位氯碱人都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今年3月13日,齐鲁石化公司召开氯碱扭亏脱困现场办公会后,氯碱厂上下立即进入“战斗状态”。在公司领导和相关处室的帮助协调下,他们从优化生产负荷、优化产品结构、优化燃料气、加大外委自干、推进科技进步、产品稳价推价、降本减费等方面,迅速梳理、确定了氯碱扭亏脱困措施共计33项,后又增加到35项。这其中,通过询价比价降低原辅材料价格就是重要措施之一。
思路定下以后,氯碱厂就开始了马不停蹄的工作,分管副厂长牵头,按照生产烧碱和生产聚氯乙烯两条工艺路线划分成立两个比价工作组,指派两名副总工程师担任组长,抽调经验丰富的骨干参加,立即展开行动。从4月22日工作组第一次外出调研开始,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不到二十天的时间里,他们先后外出调研三次,与山东地区5家比较典型的氯碱企业进行了比价,详细了解了4种主要原料的采购价格及采购策略。“为了掌握最翔实的数据,我们外出比价的技术人员是昼夜兼程、不怕疲劳,托了不少人情才拿到了第一手资料。一门心思想的就是早点把成本降下来,早点让企业盈利。”氯碱厂副总工程师、烧碱原辅材料比价组组长田诗君动情地说。
“物装需要生产厂的专业配合”
氯碱厂比价工作组调研回来后,立即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及时通报给了公司物装中心。这些数据引起了物装中心的高度重视,6月5日,物装和氯碱进行第一次面对面详细对接,盘点了每一种原料价格,分析了价格高企的原因。然后他们带着这些问题,6月6日又一同外出进行专项调研。
这之后,6月17日两家单位进行了第二次对接,7月4日又进行了第三次详细对接,7月9日再次共同外出调研,从原辅材料价格上、从价格比对上、从采购策略上都进行了深入比对和研究。期间,物装中心也成立相应的比价工作组,两家单位建立例会制度,定期进行业务对接,这些都给予了氯碱厂以极大的信心。在具体工作中,氯碱厂全力配合物装采购工作,不仅在调研中提供业务支持,同时也主动参与价格谈判和原辅材料招标,从专业的角度与供应商据理力争。6月份,经上报总部采购部门协调,原盐价格下降40元每吨,亚硫酸钠、聚氯乙烯反应终止剂等多种助剂价格也出现松动,目前正全力攻关。
在对接会上,物装中心经理孟庆立感慨地说:“物装这边对具体的采购流程和策略比较在行,但是对氯碱这个专业就是门外汉,因此我们特别需要生产厂的专业配合,只要两家携起手来,就一定能把这项工作做好。”
“要关注质量,更要关注价格”
“要关注质量,更要关注价格”,这是氯碱厂副总工程师、聚氯乙烯原辅材料比价组组长杨宝功,在一份调研报告上的一句话。这句话深刻地反映了当前氯碱厂干部职工的心声。
生产厂与原料采购部门缺少互动,这是很多大型国企的通病。以往,齐鲁石化氯碱厂对原辅材料采购的介入同样不够深入,关注质量多于关注价格,价格方面是自己跟自己比,很少有横向的全方位比较。通过这次外出调研,看到自己所用的原辅材料价格多数要比别人高,这给了他们很大的教育。“今后既要关注质量,更要关注价格,同时还要讲究一个性价比,要贴近市场,千方百计采购性价比最优的原辅材料。”这样的观念已经在氯碱厂形成了共识,大家已经认识到,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只有充分掌握市场信息才有定价发言权。
6月份“牛刀小试”以后,氯碱厂并没有停下比价的脚步。6月上旬到7月上旬,他们又分三个批次远赴天津、河北、江浙一带调研,对更多的原辅材料做更深入的询价比价。接下来,他们还要深入原辅材料的供应厂家主动找资源,开辟新货源、寻找新商家,考虑对部分助剂进行更新换代。同时积极配合物装中心工作,加强与采购部门的交流互动,形成联合科学采购、联合控制成本的长效机制。